第一百二十九章 旧案
赵江月踮着脚扒着军械箱边缘,小手指着一把缠着旧布的弩箭:“爹爹,这把箭跟别的不一样!布上好像有花纹!”
赵正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那是从波斯商队截来的弩箭里混着的旧物,布帛泛黄,上面绣着几缕褪色的金线,凑近些看,竟是半朵模糊的梅花 ,和当年永丰仓账册、骊山温泉宫发现的梅花标记隐隐呼应。他心头一动,想起高力士旧案的线索,手指轻轻拂过布帛,布料粗糙,像是军用品的制式。
“这箭许是早年留下的,先收起来,回头再查。” 赵正把弩箭递给亲卫保管,刚要带赵江月离开,府库外就传来老周头的声音,带着急慌:“大人!断水湾出事了!漕工挖渠时挖出个石碑,上面刻的字没人认得!”
柳萱这时也赶过来,手里拿着刚整理好的漕运粮价记录:“正好我也有事找你,最近城南粮铺涨了价,百姓反映买粮难。咱们先去断水湾看看石碑,再去查粮价。”
赵正点头,牵着赵江月,和柳萱一起往断水湾去。漕渠边围了不少人,漕工们都停了活,围着一块半埋在泥里的青石碑议论。见赵正来,众人纷纷让开,石碑上的字迹模糊,只有几个篆字能辨认 :“开元廿三年,监造高”,末尾的字被凿去了大半,碑角还留着一个浅刻的梅花印记,和那把弩箭上的花纹如出一辙。
“高… 高力士?” 老周头挠着头,“俺听老一辈说,当年永丰仓的漕渠就是高力士监造的,这碑莫不是那时留下的?”
赵正蹲下身,用布擦去碑上的泥,梅花印记更清晰了,边缘还有细微的凿痕,像是有人故意想毁掉标记。他想起之前在永丰仓、骊山发现的梅花标记,还有高力士私炼工坊的事,这石碑说不定藏着当年漕渠的秘密,甚至和史思明现在的动向有关。
“先把石碑运回府衙,派专人看守,别让人动。” 赵正起身,对漕工们道,“大家继续修渠,挖到别的东西别乱动,立刻报给我。”
刚安排完,就见一名小吏匆匆跑来,脸色发白:“大人!城南的粮铺把粟米价涨了一倍,百姓买不起粮,都堵在粮铺门口,还有粮商说‘军械都截了,还缺这点粮’,态度蛮横!”
赵正脸色一沉 ,这时候涨粮价,分明是趁火打劫。他对柳萱道:“你带江月回府,我去城南看看。”
“我跟你一起去。” 柳萱把粮价记录递给他,“这是最近的粮价明细,正常价一石粟米两百文,现在涨到四百文,明显是囤积居奇。”
赵江月拉着赵正的衣角:“爹爹,我也去,我能帮你劝粮商,柳姨姨说要讲道理。”
三人赶到城南时,粮铺门口已经围了不少百姓,有的老人抱着空米袋哭,粮铺老板站在门内,叉着腰喊:“嫌贵别买!我这粮是从西域运来的,成本高!”
赵正走上前,亮出腰间的令牌:“本官范阳漕运使赵正,你这粮价为何涨这么多?可有官府批文?”
粮铺老板见是官差,气焰弱了些,却还嘴硬:“大人,最近漕渠没通,粮运难,涨价是应该的。”
“漕渠虽没通,府库还有存粮,足够百姓吃,你这是囤积居奇!” 柳萱递上粮价记录,“按大唐律,哄抬物价者,罚粮充公,还要杖责!你是自己降价,还是让官府来办?”
粮铺老板脸色变了,连忙点头:“我降!我现在就降回两百文!还把囤积的粮拿出来卖!”
百姓们欢呼起来,有的还提着米袋给赵正道谢。赵正看着百姓们排队买粮,对小吏道:“去查其他粮铺,有涨价的都按律处置,再从府库调些粮,在城中心设平价粮点,保证百姓都能买到粮。”
处理完粮价的事,太阳已经西斜。赵正刚要回府,萨琳娜带着一名西域胡商走来,胡商穿着蓝色长袍,手里拿着一卷羊皮纸:“赵大人,这位是西域的伊思哈商人,他愿意给我们提供吐蕃的情报,说吐蕃最近在凉州边境建了新的堡垒,还和史思明的残兵有联系。”
伊思哈对着赵正拱手,用生硬的汉语道:“我恨吐蕃,他们抢了我的商队,我要帮大人打他们。” 他展开羊皮纸,上面画着凉州堡垒的位置,还有吐蕃的兵力部署。
赵正接过羊皮纸,谢过伊思哈:“若情报属实,我会让萨琳娜给你丰厚的报酬,还会保护你的商队。”
回到府衙时,常嬷嬷已经做好了饭。赵江月跑回房间,拿出一幅新画的画,上面是断水湾的石碑和买粮的百姓,还写着 “爹爹是好官”。赵正接过画,刚要夸孩子,就被柳萱拉住手腕,她指着他小臂上的划伤 ,是早上截商队时被弯刀划到的,当时没在意,现在渗出血迹。
“怎么不早说?” 柳萱拿来伤药,小心地清理伤口,赵江月也跑过来,递上干净的布巾:“爹爹,我帮你按住,不疼。”
(第一百二十九章 完)
喜欢雪月大明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雪月大明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