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王木业加工厂再次恢复了正常生产,连接下来的国庆、中秋双节都没有停工。沈山河只是在中秋节当天安排了两桌好酒好菜,大家好好的吃了一顿晚餐,又给每个人发了一盒月饼作为中秋节的福利。
为了消除大家的疲劳,沈山河又买了电视机供大家休息时候观看。
面对被一锅蜂拥入大量老板的木材市场,行业乱象渐起,职能部门也肆无忌惮的吃拿卡要。
最先是争买原木资源。只要谁家砍了树,还不等下山,木材贩子便找上山来订购了。沈山河与王建民因为还有加工厂要打理,自然在第一手资源上争不过那些无孔不入的一道贩子,只好加价安心的当起了二道贩子,从一道贩子手中拿货。另外王建民也尽力联系附近村民直接收购农户送来的第一手货,当然价格也和收贩子的一样。
那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呢?
原因就在于贩子的货都是做过尺寸的,同样的一车木头,贩子的会凭空多出二三方材积来。
损材积还只是小事,最可恼的是一些贩子为了多材积,对有缺损伤材积的木头加以修补,良心一点的用木钉、竹钉,无良的便用铁钉,甚至有存心害人的故意用钢钉。
一般的铁钉面对优质钢材制成的锯片如果是横着切过,也就伤到最先接触的几个锯齿,损伤程度视师傅推送的速度和钉子的粗细而定。如果是纵向切过去,不会一直从中剖两半,因为木头会随着脚步肖些许的左右偏移,锯片会顺最开始的那次偏移往左或右跑偏,这样会强行把整条锯片的锯齿挤向一边。这两种情况倒是问题不大,顶多耽误师傅一点时间重新打磨、校正锯片,但除了少数技艺高超的老师傅,一般的不管怎么修复,这张锯片用来总不再顺手,算是半废了。
但如果是钢钉那就不一样了,轻的锯齿会像剥瓜子一样一颗颗一扫而光,严重的就是轰的一声锯片炸开,不过好在高速转动的锯片因为离心力只会往两边甩而不会甩向前后的人,而且锯木机除台板一侧需要上料而敞开外,其他地方都是被罩住了的,所以只要不是在锯片炸开时手正好伸过台板中点,或者有人站在侧面。因为锯机在安装时,这些因素都是有考虑的。所以人基本不会有事,但锯片基本是废了的。
不过,也不是村民的木头就一定安全。村民房前屋后的树木,有小孩顽皮在上面钉各种铁制东西的,也有大人钉钉子拴绳子、挂东西、捆铁丝等等各种用途,日久天长便长进木质里面去了。大山里的木头也不一定安全,有的木头里面会有猎人用火铳打小型猎物时打进去的铁珠子或是打大型猎物时用筷子头粗的钢筋截断做成的三厘米左右的类似弹头的“码子”。
当然,造成锯片炸断也可能是机器调整不到位或是锯盘轴承损坏,或者锯片质量原因造成锯片开裂,等裂到一定程度就会“砰”的炸开。
最常见的引起锯片裂开的原因是锯片工作时间过长,锯片发热,所以锯料师傅都会在锯机上接上水管,像打点滴一样往锯片上缓慢放水。而且一般连续工作达两小时左右师傅都会停机,让机器和人都歇一歇,同时锯两个小时的锯片也钝了需要磨锋利再用,。
有经验的师傅通过听锯机运转的声音就能听出锯片裂没裂或是拿根木头搭在轴承上,像听诊器一样,附耳听出轴承坏没坏。
******
时间依旧有条不紊的流逝。
原材料的争抢自然拉高了收购价格,好在下游产业的价格也跟着涨了上来,所以对于行业内的人来说,利润并没有减少,甚至“越贵越挣钱”,而越挣钱涌入该行业的人就越多,人越多,货源越紧俏,价格便慢慢的拉升起来了,以每年增加100多元每方的价格火速窜起。
然而,木材的成长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国家对每年允许的砍伐量是有严格限制的。奈何钱帛动人心,于是各单位也好,个人也好,超指标几倍几十倍砍那都是常规操作,算是守规矩的。更多的是巧立名目:什么“间伐”,就是对成片山林留一部分错开砍一部分,大致远看好像没被砍过一样。还有借着修路、架电线砍的;有借自然灾害如雪压断、风吹断等名义砍的。而且,能整出这些花活、牵起这个头的还是国营单位,职能部门。于是老百姓如闻了血腥味的蚂蝗,有样学样,一拥而上。最先是砍自家山上的,超伐、滥伐。自家的砍完那就“盗伐”,砍别人的。后来当木材原材涨到一千多每立方时,疯狂发展到整村整队,大人小孩齐上山,扛得起大的砍大的,扛不起大的手臂粗的也要砍一根,或4米或2米,到手最少也是三十五十块钱,短短几年之内,除了显眼的、就近有人管得住的地方,山上只剩下了不怎么值钱的杂木、灌木和一些长得歪七扭八只做得了柴火的树木。
这都是后话。对于当前来说,虽然效仿他们的加工厂如雨后春笋般钻出一个又一个,但好在沈山河先人一步的布局,而且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稳稳当当,不像有的老板,自以为自己能耐大能收到原材料,一口气就上了十台八台锯机,结果锯料的师傅都找不到,好不容易开了三五台锯机,结果师傅们一发力,每天要消耗几十上百方毛料,预先屯上千方料也才拖了二十来天,停停做做,慢慢的师傅们都喊不动了。而且发货的车皮也是问题。因为收购来的松木料村民大都是卖的湿的,不会等干了缩水再卖,锯的时候还要在锯片上浇水,所以锯好的木料不能堆太密,这就要求场地够大。即便是这样,潮湿的天气里等你订单的最后一批货下锯,最开始锯好的便已开始长霉了,这还是原材料供应充足的前提下。如果再在车厢问题上耽误十天半个月甚至更久,那最后成交的价格就好看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