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沈山河根据与梁老板商定的二期加工合同交待好周师傅之后,便与王建民去村委会商讨招工会的事宜。
村委会对这次活动十分重视,他们已向电视台通报了一个初步意向,获得了电视台的认可和指导。电视台表示届时一定会派出记者到场,要求他们要尽量办出规模办出积极意义。同时要求他们做好思想准备,安排好领导、招工方和村民中的代表人物,到时可能会面对面采访一些问题。
沈山河两人到场后,村支书立即把人员召集到会议室。
先是一番没营养的相互捧场,然后进入正题。
村支书先介绍了一下招聘会的思路,主打的口号就是深入群众、深入田间地头,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他们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分工负责:以村支书为首的人马负责联系企业,落实招工岗位,同时邀请出席活动的嘉宾及领导。同时保持与电视台的实时联系。
以村长为首负责组织村民,布置具体活动。包括场所布置,后勤招待等。
然后沈山河把自己一方的决定在会上做了说明。
听到沈山河能拿出4男2女外加一个学徒工时,村委会众人皆高兴不已,在他们心中,这次招工,能解决十个左右村民的工作他们便算“卓有成效”了,如今沈山河两人一下子解决了七个,他们即便是到镇上找几个开店子的老板来凑个人数,撑个场面也能应对得过去了。
当沈山河又提出招德拐子去看守大门,解决他的后顾之忧时,村委会全体人员看向他的目光就不一样了。他们很清楚德拐子能干些什么事,说句不好听的话,让他看门,真的还比不上养条狗,至于政府的那点优免,随便一场小病就填进去了,唯一能想到的一点好处就是博个好名声。但那东西,全在人心,有时候你做得再好,别人也不一定领情,甚至认为你另有所图。所谓“升米恩斗米仇”,他要真的只图个好听的名声的话,逢年过节给村里困难人家买包米提桶油,不仅效果好还不沾任何麻烦。
“沈老板,没说的,只要还在这一亩三分地上,有什么困难,你们只管提,即使我不在这个位置上,我这张老脸也还值两个钱。”
“沈老板你们这是真正的回溃地方。”1
“沈老板你们年纪轻轻便这么有爱心,将来必成大器。”
……
无论真心还是假意,沈山河两人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村干部,叫出来是干部,其实真正身份还是个农民,依旧脱不开对这一方土地的情谊,骨子里依旧还有一份纯朴。有人能够善待着他们身边的人,尤其是那样一个不遭人嫉妒只叫人扼腕叹息的人,他们感同身受。
村支书当即决定,要把这做为一个亮点,大书特书。同时提出要沈山河作为招工方代表接受记者采访。沈山河想想也就答应了。
然后村委会又讨论了该邀请哪些领导到场:县委主管劳务的副县长、县劳动局领导、镇委书记这是最直接的人选,能有一个到场就能撑起场面。
说到镇委书记,大家的目光都投向沈山河。其他人请不请得动还难说,镇委陶书记有这位出马应该有把握。
于是村书记发话了。
“沈老板啊,你看这个陶书记是不是麻烦你去招呼一声?”
“王支书,这是公事,我不好参与吧?”
沈山河可不想随便欠人情。
“这说公事是公事,但不也有沈老板的私事吗?”
村书记总感觉拉着沈山河才保险。
“对呀,咱们哪有沈老板你面子大。”
其他人也架着沈山河。
“那这样吧,你们公对公,我私对私,你们先支愣一会,我再出面。毕竟你们不出来通报一声也不符合规章是不是,你们如果没请动,我再找我的同学帮帮忙。”
“那行。”村支书其实也只需要沈山河这句话。村上这样的活动肯定是要报镇上的,他所需的只是要沈山河托个底、加个保险。
而沈山河则不过是句客套话罢了,因为村上邀请陶书记肯定会拿他说事,他若是还有那么点面子,陶书记自然会到,陶书记若是不到,他亲自打电话也是白瞎。
当然,沈山河估计陶书记百分之八十会答应村委,甚至他还会给予助力,因为他也可以借此机会为自己加码出彩。但他在大局向好的形势下一切会以稳为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所以,沈山河断定陶书记会先给自己打电话,因为自己才是目前主导的一方,陶书记需全盘了解,进一步衡量其中的风险后再做决定。
陶书记打电话给他与他打电话给陶书,这是有天壤之别的。总之,谁主动谁就被动。沈山河还没有自大到认为陶书记欠他人情,但他起码不欠陶书记人情了。这样,至少还能延续陶书记对他的一份好感。
就如手中的枪,不用才是最有威胁的,而你一旦用了,用一次就少一份威胁。因为别人会数着你枪里的子弹想着应对的法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