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万念俱灰的沈山河并没有因一时的失意而放弃心中的执念。他的目标依旧清晰明确。
一,一步步做大做强自己的事业,依托足够的财富,获得左右结局的能力,实现当初的承诺和梦想。
二,找到《鲁班书》下部,若结局不如已愿却又无力回天时,寄托于超自然的力量扭转乾坤。相信千百年来的言之凿凿不是空穴来风。
第一条路是现实可行的,即使最终不成,要走第二条路也离不开第一步的支撑。毕竟大海里捞针所耗费的绝非平常。
而陶丽娜的故事让他不得不加快布局。他根据自己各方打听到的信息确定了下一步的两个方向。
首选发展方式是木材粗加工,说简单点就是办个锯木厂,加工板材和方材。也就是根据客户提供的长、宽、厚的尺寸加工成木板或木方。
那些年,木材加工行业多集中在浙江,沈山河家乡所在山区的原木料多由水路运过去,以前靠放排,修了水电大坝后就由船运,运输成本很高,而如果在原产地加工成规则的材料后运出去,运输成本低了将近一半。比如一车原木如果拉四十立方木材的话,锯成木板或木方一车能装七八十立方,所以,利润空间远远大于异地加工。
锯木加工这是木工中锯匠师傅的活,但不再是传统人力拉动的锯子,而是专门的锯木机械,所以也要有专门的锯料师傅。这是沈山河不会的,但有木工手艺打底,他要上手还是挺快的,主要就是机械的调试、维护上陌生点。
锯木机械简单分为两种,一种圆锯,就是用电机或内燃机(普遍为柴油发动机)带动一个大圆锯盘锯开木料。
圆锯的特点是操作相对简单,而且加工出来的木料较直。缺点是只能加工直料,弯料加工不了,而且因为锯片厚,锯过去的锯路粗,损耗木料。
另一种叫带锯,顾名思义,锯片为带状,就好像皮带扣起来一样的一个环,装在两个大飞轮之间。也是电力或柴油发动机带动飞轮,飞轮带着锯片,完成作工。
带锯安全,省材料,同时对材料的要求相对宽松一点,但它对操作的锯工水平要求更高。另外,带锯机的价格也贵一点。
沈山河估算了一下,预计投入2万元资金。2万元现在看来微不足道,但在那个“万元户”即代表有钱人的年代,已是大场面、大手笔了。
另一个发展方向是逐步在其他乡镇或者真接上县城再开几家家具店。这看似熟门熟路,但家具店扩张后,势必要把打造家具的速度提上去,那在硬件方面就有两个问题要解决。一是购入木工机械,不可能再用传统的刨子、凿刀来加工,效率太低了。二是需要大量的毛胚料,不可能再从原木做起。这也是为什么沈山河首选木材加工厂的原因。这一步沈山河规划在木材加工厂起码回本一半后才启动。
硬件问题考虑过后,沈山河又考虑了一下软件,也就是人员安排的事。他决定让爸妈脱离土地来镇上,包括王建民父母,到时按月付工资给他们。老爸坐镇木工坊打造家具,老妈和王建民老妈看店。他自己和王建民在加工厂建起来之后负责木材收购,王建民父亲负责看厂,小芳和九妹可以请过来负责捆扎包装。小妮子愿意的话最好她一家子都来,反正沈山河平时也给她们家饭店的营业额做过估算也问过她,一个月最好也才千把块钱收入,平均一人不到三百来块钱,到时候给她们一家男的开400元,女的每人开300元一个月,估计能请得动。何况她们一家子一直想抽出个人来回乡下照顾老人。到时候小妮子负责做饭,打扫卫生;她爸给锯匠师傅打下手或做帮工,她妈正好回去照顾老人。
木材加工满负荷运转一台机器标配是六个人,一个师傅,负责机械操作,规格、技术的把控,他是拿双倍工资的。师傅也叫“上手”,也就是他在前面把木料推过去,后面会有一个“下手”负责接过木料,一个推一个拉与传统锯匠原理一样,只不过传统锯匠拉的是锯子,木头是固定不动的,这机械锯木时拉的是木头,锯子是固定在那里运转着的。
直接接触机械的就这两人,但是上手师傅那里需要两个“帮工”把待加工的木料送到他旁边来,这是个力气活,一般是男人做。下手则需要人把加工好的木材打捆包扎。而打捆好的木枓和锯剩的废料也由两个帮工负责清理归堆。
这么算下来,沈山河还得请一个师傅,一个下手或帮工。此外产品的销售也须要有个业务员,除负责销售外,还得负责对接政府林业部门获取林木采伐指标、运出许可等,这个人沈山河倒是有中意人选,那就是总捅他刀子的陶丽娜,可惜自家庙小请不动人家,不过倒是可以请她帮忙介绍一个。另外也可以找周大爷问问。
钱的问题沈山河算了一下,自己目前有一万元存款,王建民手里估计有五六千,到年底还有两个来月,到明年事情落地估计也得三两个月,这也会有五六千的进账,能达到预订的两万元预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