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空间站入口处那毁灭性的能量脉冲,如同一声冰冷的警告,回荡在死寂的星域中。暗蓝色飞船受创远遁,蛰伏在安全距离外,荧光的脉动变得急促而不稳定,显然在重新评估局势。而隐藏在残骸阴影中的“星尘号”内,林枫的心脏仍在为刚才那险些将他撕碎的脉冲余波而剧烈跳动。
强攻无疑自取灭亡。那艘暗蓝色飞船的试探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这个远古遗迹的防御系统,蕴含着超越他理解的力量。但就此退去?绝无可能。信标的呼唤,遗迹所代表的未知科技,如同磁石般吸引着他。
“不能力敌,唯有智取。”林枫冷静地分析。防御系统的触发条件是什么?是质量?是能量信号?还是……某种身份认证?暗蓝色飞船释放的是具有活性能量的生物探测器,而自己……或许可以尝试更“低调”的方式。
他决定亲自潜入。
“星尘号”受损不轻,需要时间修复。林枫将其设定为深度静默模式,隐藏在一块巨大的战舰残骸内部,与冰冷金属融为一体。随后,他穿戴好“夜鸦2.0”战甲,检查了所有系统:能量护盾调整为最低功耗的被动偏转模式,武器系统待机,所有主动传感器关闭,只保留生命维持、环境探测、光学迷彩和神经连接等基本功能。他如同一名即将潜入深海裂谷的潜水员,将自身的存在感降至最低。
没有使用推进器,他利用战甲脚底的微吸附装置和手臂的牵引索,如同蜘蛛般在巨大的残骸间无声攀爬、飘荡,一点点接近那巨大的环形结构。越是靠近,越能感受到其宏伟与……死寂。那是一种亿万年来毫无生机的、绝对的冰冷,连宇宙的背景辐射仿佛都被它吞噬了。
小心翼翼地避开了入口通道正前方可能存在的防御扫描区域,林枫在环形结构的外壁上找到了一处不起眼的、似乎是因远古撞击而形成的裂缝。裂缝边缘的“生物金属”扭曲断裂,露出内部错综复杂的、如同巨型生物腔室般的结构。
他如同水滴般滑入裂缝,正式踏入了这座远古的坟墓。
内部并非想象中的机械通道,而是一片无比广阔的立体空间。没有明确的地板天花板之分,巨大的、如同骨骼或植物根须般盘根错节的支撑结构纵横交错,构成了复杂的立体廊道系统。廊道的“墙壁”和“地面”呈现出一种暗淡的、带有金属光泽的骨质质感,上面覆盖着早已干涸、碎裂的、类似神经网络或血管的脉络痕迹。空气中漂浮着细密的、不知积累了多少万年的宇宙尘埃,在战甲头灯的光柱下无声飞舞。
死寂。
超越外界虚空的死寂。
战甲的传感器显示,内部气压近乎真空,温度接近绝对零度,没有任何能量波动,没有空气流动,没有微生物活动迹象。时间在这里仿佛凝固了。
林枫如同幽灵般在巨大的回廊中飘行,动作轻缓,不敢发出丝毫声响。他的目光锐利地扫过四周。很快,他看到了第一具尸骸。
它被冻结在廊壁一侧的凹陷处,形态怪异。并非人形,主体像一个巨大的、干瘪的、带有几丁质甲壳的梭形囊袋,从囊袋四周延伸出六条细长、有关节、末端呈尖锐爪状的肢体,肢体已经断裂了大半。没有明显的头部,囊袋上方有一个复杂的、由无数细小晶体构成的复眼结构,但晶体早已暗淡破碎。尸骸的姿态扭曲,仿佛在死亡前经历了剧烈的挣扎。它身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霜(凝固的空气?),与周围的环境几乎融为一体。
继续深入,更多的尸骸出现在视野中。形态各异,有的像多节肢的甲虫,有的像长满触手的海星,有的则完全无法用地球生物学的概念来描述。它们散落在廊道各处,或镶嵌在墙壁的破损处,或漂浮在空间中央,姿态无一不显示出突然降临的死亡。有些尸骸附近,还能看到一些小型、造型奇特的工具或武器的残骸,同样覆盖着厚厚的冰霜,早已失效。
林枫尝试扫描一具相对完整的、类似巨大飞蛾形态的尸骸。战甲的微型钻探器小心翼翼地在其甲壳上取样分析。
【组织样本分析:细胞结构完全碳化,DNA/RNA(或类似遗传物质)链彻底崩解,无法提取有效信息。死亡原因:疑似瞬间超高剂量、混合性毁灭性能量瞬间冲击,导致生命结构基础被从分子层面抹除。死亡时间:无法精确测定,预估超过一百万年。】
百万年!林枫心中一凛。这场战争,发生在他所知的任何文明历史之前!
他注意到,一些尸骸并非单独存在,而是呈现出明显的战斗姿态。一具类似螳螂的骸骨,其锋利的骨刃刺入了另一具覆盖着厚重骨板的生物胸腔;不远处,几具形态各异的尸骸纠缠在一起,显然是在近距离搏斗中同归于尽。墙壁和支撑结构上,布满了巨大的爪痕、能量武器灼烧的焦黑印记以及爆炸冲击造成的裂痕。这是一场发生在空间站内部的、极其惨烈的接舷战或内部镇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