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车厢里的低语声虽轻,却逃不过伍奎的耳朵。他本不愿节外生枝,但听闻竟有女子敢议论自己,顿时起了兴致,想看看是谁家女子这般大胆。
十余名护卫紧张得喉头发紧,却不敢出声。
车帘很快被掀起。
一个灵巧的女童跳下马车,鼓着圆润的脸颊气呼呼地瞪着伍奎,乌黑的大眼睛滴溜溜直转,毫不畏惧地与他对视。随后一位仪态雍容的女子提着裙裾款款而下。伍奎目光微凝,不禁一怔。
这女子容貌之盛,竟与杨妙真不相上下,眉宇间透着知性之美。那女童虽年幼,已能看出绝色之姿,假以时日必是倾国倾城的佳人,甚至更胜身边女子一筹。
腰间突然传来刺痛,原是杨妙真见他出神,醋意大发地拧他。伍奎只得苦笑收束心神,正色打量眼前二人。
"哼,算你知趣。"
杨妙真收回纤指,满意地咕哝。后方狄青、许褚等将领见状暗自偷笑,想不到杀伐决断的主公竟如此畏妻。
"见过将军。"
女子从容行礼,显出名门风范。女童也跟着施礼,悄悄打量伍奎时,被他锐利的目光一扫,慌忙低头。
"不知姑娘如何称呼?欲往何处?"
女子轻挽女童,柔声答道:"中山无极甄氏甄姜,这是舍妹甄宓。"
听闻二人姓名,伍奎心头震动。随手相救竟遇甄氏双姝,难怪小小年纪便有这般胆识。寻常女子见这般阵仗,早该惊惶失措了。
他不由细细端详,尤其对甄宓注目良久——这位青史留名的绝代佳人,此刻虽年幼,已见倾城之姿的雏形。曹植《洛神赋》中描绘的绝世容颜,此刻正在眼前徐徐展开。
"云想衣裳花想容......"
望着姐妹二人,伍奎不觉吟出太白名句。
军校与亲兵们听得心潮澎湃,赞叹声此起彼伏。即便是不识字的莽夫,也能感受到诗句中的不凡韵味。
原先众人只道将军与他们一般,是个粗豪武夫,谁料竟有如此锦绣才思,当真看走了眼。房玄龄与王猛这两位学富五车的儒士尤为震动,他们万没料到主君不仅武略超群,文采竟也这般惊艳,简直令人叹服。
甄家姐妹眸中泛起光彩,细细咀嚼着字句,再望向伍奎时眼中已盈满钦慕。两人不约而同垂下臻首,皎若明月般的肌肤染上红霞——当着众人被这般盛赞,着实令她们羞赧不已。
"郎君何时藏了这等才学?"杨妙真鼓着粉腮纵马靠近,玉手已然掐住伍奎腰间软肉。
"追上我便为你作诗百首。"伍奎干笑一声,突然猛夹马腹箭射而出,扬尘中对甄家姐妹高喊:"二位姑娘珍重,他日必当登门造访!"
三千铁骑轰然涌动,只留下漫天烟尘与怔怔出神的甄姜。少女凝望远方飞扬的旌旗,连妹妹在身旁嬉闹都浑然不觉。
"姐姐莫不是魂儿都被勾走啦?"甄宓眨着灵动的眸子打趣,"让他做我姐夫可好?"
"讨打!"甄姜作势要拧妹妹耳朵,却见那小丫头早已蹦跳着跑开,银铃笑声响彻官道:"姐姐羞着要嫁人咯!"
大军北上的路途上,杨妙真日日缠着伍奎讨要新诗。被磨得没法,伍奎只得又"借用"后世名篇,不仅哄得佳人眉开眼笑,更让房玄龄等人暗自感叹:若非生逢乱世,主君定能成为流芳百世的文坛巨擘。
待行军至幽州地界,满目尽是萧索景象。流民如蝼蚁般在荒野蠕动,不时有人无声倒下。路过的饥民眼神空洞,对生死早已麻木。这乱世里,人命比草芥还要轻贱三分。
幽州乃大汉边陲重镇,常年遭受北方游牧部族侵扰,民生凋敝。自前汉武帝屯边戍守以来,历经数百载,因塞外苦寒,百姓逃亡者众,日有扶老携幼避祸中原之景。至刘虞执掌幽州,虽力推新政,然积弊日久,辖境仅蓟城周边可掌控,四方强敌环伺:西有南匈奴盘踞,北踞公孙瓒劲旅,东为公孙度割据,刘虞纵有济世之志,亦难挽狂澜。
行军途中极目所见,唯见险峰荒野,往往数十里杳无人迹。
天辽地阔间,伍奎与诸将纵论山河,意气风发。
此时关东诸侯早已散去,公孙瓒追至汉昌得知伍奎北去,只得引军折返右北平。
诸侯伐董之局,至此终结。
远眺蓟城五里外山岗,伍奎望见城郭巍峨,市井繁华,不禁赞叹:"刘使君治下有此太平景象,实属不易。"
房玄龄捻须道:"若逢治世,刘虞当为良相。然今四夷窥伺,怀柔之策恐养虎为患。"
王猛冷笑接言:"乱世当用霹雳手段,岂可示弱于豺狼?"
伍奎笑而不语,遣虎卫飞驰入城通报:"平寇将军伍奎,请谒天子以襄汉室。"
半个时辰后,当伍奎与三千将士遥遥眺望之际,十余骑掀起滚滚烟尘疾驰而来,马蹄声震耳欲聋,直指大军所在方位。
伍奎凝神细望,不仅看见先前派出的虎卫,更发现领头骑士分外眼熟。待骑兵渐近,那人竟是伍尚志无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