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凉》
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翠绿色的栏杆外,绣帘低垂着,显得幽静而雅致。猩红色的屏风上,绘有精致的折枝花卉图案,色彩斑斓,生机勃勃。室内,一张八尺长的龙须草席子上铺着锦绣被褥,柔软舒适。此时的天气已经转凉,但还未到寒冷的时节。
《已凉》创作于晚唐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人民生活困苦。韩偓作为一位敏感的诗人,对社会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有着深刻的感悟。他通过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位宫女的凄凉生活,更借此抒发了自己对人生、命运和时代的感慨。
诗歌开篇便以“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两句,营造了一种幽静而凄凉的氛围。碧阑干、绣帘、猩色屏风,这些华丽的装饰在寒秋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冷清。而“画折枝”则寓意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为全诗奠定了深沉的情感基调。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宫女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状态。龙须草编织的地毯、华丽的锦褥,这些看似奢华的物品,在宫女眼中却只是孤独与凄凉的陪衬。已凉天气未寒时,既指季节的转换,也暗示着宫女内心的微妙变化。她感受到了秋天的凉意,却还未到寒冷的极致,正如她的人生,虽然充满了凄凉与孤独,却还未到绝望的境地。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两句诗则通过红烛、秋光、画屏、小扇、流萤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宫女在深宫中度过寒秋的情景。红烛在秋光中摇曳,画屏上的景色显得格外冷清;宫女手持轻罗小扇,试图扑捉飞舞的流萤,以此来排解内心的孤独与寂寞。然而,这些微小的动作并不能改变她所处的环境,也无法抚平她内心的创伤。
韩偓在诗中不仅描绘了宫女的凄凉生活,更借此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命运的多舛。宫女作为皇权下的牺牲品,她的命运被牢牢地掌握在别人的手中。她无法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无法摆脱孤独与凄凉的命运。这种无奈与绝望,正是诗人所要表达的人生哲理。
同时,诗人也通过宫女的形象,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人民生活困苦。而宫女作为社会底层的一员,她的命运更是悲惨无比。诗人通过她的形象,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也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的深深忧虑。
《已凉》不仅是一首描绘宫女凄凉生活的诗歌,更是一首富含哲理与寓意的诗篇。诗人通过宫女的形象,巧妙地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命运的多舛。同时,他也通过诗歌的深层寓意与情感表达,引发了读者对人生、命运和时代的思考与反思。
韩偓在诗中不仅描绘了宫女的生活状态和情感变化,更借此抒发了自己对人生、命运和时代的感慨。他通过宫女的形象,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命运的不可捉摸性。同时,他也通过诗歌的意境与哲理,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人生、命运和时代的深刻思考。
喜欢每日一诗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每日一诗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