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领命而去。刘苍转身迈入宫门:"子龙随我面圣。"
刘虞率百官相迎,笑问:"贤侄何故来京?"
"听闻诸公讨贼,特来相助。不料宫门外遭遇吕布......"刘苍半真半假答道。
刘虞叹息:"那董卓...实为吕布所杀。"
"果然三姓家奴。"刘苍冷笑,"既已伏诛,不必多言,速速面圣要紧。"
殿内,幼帝端坐龙椅。百官跪拜高呼 ** ,庆贺董贼伏诛。皇帝欣然抬手:"众卿平身。"
礼毕,刘虞进言:"骠骑将军千里勤王,请陛下 ** 行赏。"
"按辈分,骠骑将军乃沛献王之后,正朔宗亲。有此忠臣护驾,可保社稷安宁!"
"臣等推举骠骑将军任大将军!"
"准奏。"皇帝爽快应允。
刘苍含笑谢恩,心中雪亮:这些人是见他兵强马壮,欲借势自保。乱世之中,谁不想找个靠山?
与其让各路诸侯继续操控年幼的皇帝,不如将汉室宗亲刘苍留在长安。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刘苍绝不会滞留于此。
此刻,刘苍迈步出列:"微臣叩谢陛下隆恩!但臣无法久居长安侍奉陛下。北方匈奴虽灭,乌桓已收,然鲜卑、**等异族仍虎视中原。边疆不可无人镇守,恳请陛下准臣北上御敌,以卫社稷!"
"大将军万万不可!若您离京,何人护卫陛下?何人戍守皇城?"
"请大将军三思!"
"事关重大,还请慎重!"
刘苍暗自冷笑:"陛下放心,臣虽离京,将留十万精兵交由太傅统帅,足可保诸位安危。军务紧迫,容臣告退!"言毕拂袖而去。
所谓十万大军?
不过是李傕、郭汜麾下的西凉残部。
董卓既亡,此二人必如史载般乞降。西凉已被马腾、韩遂占据,他们退无可退——要么归顺,要么强取长安!
刘苍令刘虞受降,命其节制西凉军。至于能否掌控李傕郭汜?那便与己无关了。
更遑论还有贾诩这等谋士蛰伏,长安城……怕是要 ** 不断!
这烫手山芋,刘苍岂会自揽?
刚出宫门,刘苍急令赵云、华雄整军备战,即日北上并州。
未几,散朝大臣中奔出刘虞:"旷宇!为何不愿留辅幼主?"
刘苍不答反问:"伯父入京多日,莫非还看不出大厦将倾?若困守长安,何以施展抱负?如今天下群雄割据,除我之外,谁能力挽狂澜?恕侄直言——幼主易受摆布,欲定乾坤,需上下同心!那些朝堂诸公,岂会与我同心戮力?至少我体内流着高祖血脉,纵使到最后……"他按住剑柄铮然作响:"也绝不让江山易姓!"
"你……"刘虞震愕难言,今日方见这位侄儿的峥嵘傲骨。
刘虞长叹一声,摇头道:"国事凋敝至此,老夫在长安亲眼所见冯云之状。也罢...你且去吧!愿他日能在北疆见你重整山河。让刘和随行吧,他在我身边反而不安全。"说着,老人脸上浮现出慈祥的笑意。
"定不负伯父所托,必护堂兄周全。"
"如此甚好!"
"伯父,董卓既亡,李傕郭汜十万西凉军已成无主孤魂,他们定会请降。到时还望伯父收编其部众。"
刘虞抚须颔首:"老夫记下了。"
"旷宇就此别过,请伯父珍重。"
夕阳下,刘苍率领大军向北进发。长安城中新一轮的权谋角逐已然展开,但此刻他心中唯有平定乱世、开创盛世的宏愿。随行队伍中有位文士正低声吟诵:"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行军途中,刘苍唤出系统查看将领属性:
【张辽】
【武艺:92】
【谋略:78】
【治政:60】
【统兵:92】
【忠心:85】
【高顺】
【武艺:88】
【谋略:70】
【治政:60】
【统兵:94】
【忠心:百死不悔】
【臧霸】
【武艺:80】
【谋略:56】
【治政:53】
【统兵:78】
【忠心:85】
虽然多数将领资质 ** ,但能得张辽、高顺这等良将相随,刘苍已觉欣慰。
因携百姓同行,五日后方至并州。田豫亲率官吏相迎,安置流民事宜井井有条——经年前处置黑山军民的经验,使他游刃有余。为防幽州战事,刘苍重新调整防务:令擅骑战的华雄接替黄忠镇守并州,并嘱其密切注意长安动向,遇事可与田豫共商对策。
诸事安排妥当,刘苍继续北上。刚启程,幽州急报已至...
51.活字印刷术问世!
"文若,你说那物件已经研制成功了?"刘苍返回幽州稍作休整后,立即赶往刺史府。
荀彧快步起身:"正是。主公先前嘱咐过,此事告成即刻禀报。前日工部已按您所述之法,成功制成活字印刷器具。"
"妙极!快随我去请蔡中郎,同往工部一观!"刘苍难掩兴奋,拉着荀彧便往蔡邕居所而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