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岸上一彪军马疾驰而至,为首之人正是没羽箭张清,见呼延灼与韩存保在水中厮打,众将士一拥而上。韩存保虽奋力挣扎,奈何寡不敌众,最终被众人五花大绑,动弹不得。张清道:“呼延将军,今日擒得此贼,实乃大功一件!”呼延灼道:“多亏将军及时赶到,否则我还真不知要与他缠斗到何时去!”张清又对部下吩咐:“速去寻那两匹跑了的战马,莫要让它们走失!”不多时,只见那两匹战马竟自行跑回队伍,仿佛通晓人性一般。又有几名士兵跳入溪中,捞起呼延灼的军器,双手奉上。呼延灼翻身上马,对被缚的韩存保喝道:“韩存保,你今日败在我手,可还有何话说?”韩存保虽被擒,却仍不服输,咬牙道:“呼延灼,你不过仗着人多势众,胜之不武!”呼延灼不再多言,命人将韩存保背剪缚在马上,一行人马直奔峪口而去。前面忽然尘土飞扬,一队军马奔腾而来,显然是来寻韩存保的。两队人马恰好相遇,只见为首的是两员大将,一位是颍州汝南节度使梅展,手持一把三尖两刃刀;一位是中山安平节度使张开,腰悬长弓,马鞍旁挂着一条银枪。二人看到韩存保被缚在马上,浑身湿漉,狼狈不堪,梅展顿时怒火中烧,大喝一声:“贼子敢擒我同僚,纳命来!”话音未落,他已挥舞着三尖两刃刀,直取张清。张清见状,拍马迎战,战不到三合,张清佯装不敌,拨马便走。梅展不知是计,紧追不舍,张清听得背后马蹄声渐近,轻展猿臂,扭动狼腰,手中石子如流星般飞出,正中梅展的额角。梅展惨叫一声,鲜血顿时迸流,手中三尖两刃刀脱手落地,双手掩面,险些坠马。张清正欲回马擒拿,却不料张开拉满弓弦,一箭射来。张清反应极快,一提马头,一箭却正中马眼,那马哀鸣一声,应声而倒。张清一跃而起,拈着长枪便来步战。然而,张清虽有飞石打将的绝技,枪法上却显笨拙。张开先救了梅展,随后拍马挺枪,直取张清。他马上的那条枪,使得神出鬼没,枪影如龙,攻势凌厉。二人斗不到数合,张清只能勉强招架,根本无法遮拦,只得拖着枪躲入马军队中。张开枪马所到之处,如入无人之境,杀得五六十名马军四散奔逃,再次夺回了韩存保。他本欲撤回,却听得喊声大举,峪口两彪军马赶到,一队是霹雳火秦明,一队是大刀关胜。张开见状,只得保着梅展逃走,哪里还顾得上韩存保。梁山军马并未追赶,只是连夜将韩存保解上了山寨。一路上,韩存保虽被缚在马上,却仍咬牙切齿,心中暗恨不已。
宋江坐在忠义堂上,军士押着被缚的韩存保进来。宋江见状,立即起身,挥手喝退军士,亲自上前为韩存保解开绳索,说道:“韩将军,多有得罪,还请见谅。”韩存保道:“宋头领,这是何意?”宋江道:“将军请上座,容我慢慢道来。”韩存保被请到厅上坐下,宋江又命人奉上热茶,殷勤相待。韩存保心中感激,但仍有些戒备,问道:“宋头领如此厚待,不知有何用意?”宋江道:“韩将军,我等梁山兄弟,并无异心,实在是被那些滥官污吏逼得走投无路,才落得如此下场。若朝廷能够赦免我们的罪过,招安我们,我们愿意为国家效力,尽忠报国。”韩存保问道:“既然如此,之前侯蒙曾带着招安诏敕来到梁山,为何你们不趁机归顺朝廷呢?”宋江答道:“韩将军有所不知,朝廷的诏书写得含糊不清,未能明示我等兄弟的前程。更有甚者,有人用劣酒偷换了御酒,这让兄弟们心中都非常不服。再加上那两个张干办、李虞候,他们擅作威福,侮辱众将,这让我们更加无法接受招安。”韩存保听后,感叹道:“这都是因为中间没有好人从中斡旋,才误了国家大事啊。”宋江见韩存保态度缓和,便又请出党世雄来相见。三人一同入席,设宴款待。席间,宋江频频举杯,言辞恳切,韩存保与党世雄也逐渐放下了戒心。宴毕,宋江命人备好鞍马,次日一早,亲自将二人送出谷口。临别时,宋江道:“二位将军,今日一别,望日后能为梁山兄弟美言几句,我等感激不尽。”二人齐声道:“宋头领放心,我等定当如实禀报。”两人一路行来,不断称赞宋江的好处。次日清晨,两人进城来见高太尉,将宋江放回他们二人的事情如实禀报。高俅听后,脸色骤变,拍案怒骂:“这是贼人的诡计,旨在动摇我军心!你们二人还有何面目来见我?来人啊,将他们二人推出去斩首示众!”二人大惊,连忙跪地求饶。王焕等纷纷跪下求情,道:“太尉息怒,此事并非此二人之过,实乃宋江、吴用之计。若斩此二人,反会被贼人耻笑,于军心不利啊!”高俅勉强饶了两人性命,但削去了他们的官职,发回东京听候发落。
原来这韩存保乃是韩琦的孙子,韩忠彦的儿子,韩忠彦身为国老太师,位高权重,门下弟子众多,门生故吏遍布朝野。韩府过去有个门馆教授,姓郑名居忠,如今已官至御史大夫。韩存保被削职回京后,心中愤懑难平,便寻到郑居忠府上,将梁山泊之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郑居忠道:“此事非同小可,需从长计议。”当即命人备轿,二人一同前往尚书余深的府邸。余深乃是朝中重臣,素以刚正不阿着称。三人相见后,韩存保将梁山泊宋江等人的诚意与招安之事详细禀报。余深听罢,抚须沉思,缓缓说道:“此事关系重大,必须禀报给太师蔡京,方能当面奏明皇上,求得圣裁。”于是,郑居忠与余深二人一同前往蔡京府邸拜见。蔡京端坐堂上,郑居忠道:“太师,宋江等人本无异心,只因被逼无奈才落草为寇。如今他们诚心盼望朝廷招安,愿为国家效力,还请太师明鉴。”蔡京道:“宋江之前毁诏谤上,如此无礼,怎可轻易招安?依我之见,只能剿捕,以儆效尤。”余深道:“太师,前番招安之所以未能成功,皆因去的人未能布施朝廷的德意,未用心抚恤,未用嘉言劝说,反而专说利害,以致激怒了梁山众人,未能成事。若此次能派一贤能之士,以诚相待,或可事半功倍。”蔡京听罢,心中思索:“这次征讨梁山,都是高俅、童贯二人的主意,童贯前番战败,被我隐瞒下来,若是此次战胜,也是他二人的功劳。”不久,蔡京道:“既然如此,便依你二人之见,再行招安。”次日早朝,道君皇帝升殿,蔡京出班奏道:“启禀陛下,宋江等人虽曾落草为寇,但如今诚心悔过,愿受朝廷招安。臣请陛下准允,再次降下诏敕,派人前去招安。”徽宗道:“现今高太尉已派人去请安仁村的闻焕章作为军前参谋,早日赴边庭委用。就差此人为使前去招安。如肯来降,悉免本罪;如仍不伏,就着高俅定下限期,日下剿捕尽绝还京。”蔡京领旨,一面写成草诏,一面派人去请闻焕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