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同伟站在省公安厅办公室的落地窗前,俯瞰着汉东省会的繁华景象。夕阳的余晖给城市建筑镀上了一层金边,也映照在他棱角分明、却无太多表情的脸上。他的眼神深邃,不见底,仿佛眼前这车水马龙的盛世图景,不过是他掌心的一盘棋局。
秘书轻轻敲门进来,将一份装帧精美、厚达数十页的文件放在他宽大的办公桌上。
“厅长,您要的《关于妥善化解山水集团债务危机、维护金融稳定的预案》最终版已经整理、校对完毕,请您过目。按照您的要求,数据已经请省发改委和金融办的专家核对过,确保准确无误。”
祁同伟没有立刻转身,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他的目光依旧投向远方,似乎在衡量着什么,又像是在享受这风暴来临前最后的宁静。几分钟后,他才缓缓踱回桌前,拿起那份沉甸甸的预案。
封面标题措辞严谨,无可挑剔。“妥善化解”、“维护金融稳定”,每一个字都闪烁着政治正确的光芒。他随手翻开,里面是详实的数据分析、严谨的风险评估、以及一套看似周密完备的处置流程。从山水集团的资产负债情况,到其关联的银行信贷规模、涉及的中小企业数量、以及可能受影响的职工安置问题,都罗列得清清楚楚。预案的核心建议是:鉴于山水集团问题复杂,牵涉面广,纯粹的司法调查和破产清算可能引发不可控的区域性金融风险和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建议由省政府牵头,成立一个高规格的清算重组领导小组,遵循“依法、有序、透明”的原则,对山水集团进行行政主导下的资产重组,优先保障职工权益和银行债务的平稳过渡。
祁同伟的指尖划过“依法、有序、透明”这几个关键词,嘴角勾起一丝几不可察的、冰冷的弧度。
完美。他在心里对自己说。这份预案,就是他精心打磨、射向沙瑞金和侯亮平的一支裹着天鹅绒的毒箭,一场堂堂正正的“阳谋”。
侯亮平想通过司法调查,撬开山水集团这个盖子,直抵核心?太天真,也太直接了。在汉东这块盘根错节的土地上,直来直去的刀子,往往最容易折断。他祁同伟,要玩就玩更高明的。你不是要查吗?好,我承认问题严重,我甚至比你更“重视”这个问题。但我站的角度更高,我关心的是汉东的“大局稳定”,是千千万万企业和职工的“切身利益”。我把这个问题从一个单纯的、可以局限在一定范围内的刑事犯罪调查,成功升级为一个关乎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棘手的“政务难题”。
这一招,有多重妙用: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将山水集团的处置权,从侯亮平主导的反贪局、检察院等司法调查部门,巧妙地剥离出来,转移到以省政府为核心的行政层面。一旦成立了由省级领导挂帅的行政清算组,司法调查就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让位,或者至少是配合行政处置的大局。调查的节奏、重点、甚至范围,都将受到行政程序的制约。侯亮平再想像之前那样,盯着某个关键人物穷追猛打,就会面临“不顾大局”、“影响重组进程”的指责。这相当于给侯亮平套上了一个紧箍咒,还是用“维护稳定”这根金光闪闪的棒子套上的。
第二,他祁同伟将自己完美地塑造成了一个顾全大局、勇于任事的负责任官员形象。在沙瑞金大力倡导改革、稳定和发展的背景下,他主动站出来,为省委分忧,为解决一个巨大的潜在风险献计献策。这份预案本身,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政绩”。无论最终山水集团问题处理得如何,在现阶段,他祁同伟的表现,足以让很多不明就里、或者只关心表面文章的人,包括更高层的某些领导,留下深刻印象。这与侯亮平那种“只知办案、不顾影响”的“莽撞”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第三,也是最阴险的一点,他将一个烫手无比的山芋,毫不客气地塞到了沙瑞金的手里。山水集团的烂摊子,积重难返,内部关系错综复杂,利益纠葛深不见底。无论怎么处理,都必然要触动巨大的利益集团,都会引发强烈的反弹和难以预料的后果。处理好了,是沙瑞金领导有方,但过程必定艰辛无比,耗费其大量政治精力;处理不好,或者过程中出现任何纰漏,那么主要责任就是沙瑞金这个省委书记和领导小组组长的。这无疑会让沙瑞金在推动其他改革举措时分身乏术,甚至可能因此陷入泥潭,威望受损。而他祁同伟,作为预案的提出者和具体的执行协调人(他早已算计好,沙瑞金很可能让他参与具体工作),却可以游刃有余,进可攻、退可守。处理顺利,他有建议和执行之功;遇到阻力,他可以把责任往上推,或者归咎于问题的复杂性。
这是一石三鸟之计。打击了侯亮平,包装了自己,又给沙瑞金出了一道极具风险的难题。
祁同伟仔细地将预案的最后几页也浏览了一遍,确保没有任何明显的纰漏。他甚至能想象到,当沙瑞金看到这份预案时,那种不得不接招、却又深知其中利害的复杂表情。沙瑞金是聪明人,他一定能看穿这其中的算计。但在“维护金融稳定”这面大旗下,沙瑞金有拒绝的余地吗?他没有。他必须接招,还必须表现得高度重视、全力支持。这就是阳谋的厉害之处——阴谋针对的是弱点,而阳谋,利用的是规则和大势,让你明知是坑,也不得不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