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啸的命令,如同一台精密战争机器的启动指令,瞬间就让整个青石镇,这部庞大的机器,再次高速运转了起来。
黑风山,那个被林啸圈定出的无名山坳,一夜之间,变得人声鼎沸。
张承德教授,这位平日里最注重学者风范的老专家,此刻,却像个最前线的工头,卷着裤腿,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泥地里,亲自指挥着工人们,挖掘着那些富含氧化铝的宝贵黏土。
他的身边,陆雪瑶则带着几个从中学里借调来的化学老师,搭建起了一个极其简陋的“露天化验室”。
她们用最原始的坩埚、酒精灯和化学试剂,对挖出的每一批黏土,进行着不厌其烦的成分分析,试图找出那个能让耐火砖性能达到最优的……黄金配比。
而在采石场的另一边,一座全新的、结构奇特的砖窑,也正在拔地而起。
这座窑,并非传统的圆形或方形。
它的整体,呈现出一种狭长的隧道状。
窑头,连接着一个巨大的、由耐火材料和风车扇叶改造而成的鼓风机。
窑尾,则延伸出一条极长的、带有多个观察口的烟道。
这,正是林啸,凭借着超越时代的知识,为她们设计的——“隧道窑”!
它利用燃料在窑内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形成一条长长的高温带。
需要烧制的砖坯,则放置在特制的窑车上,从温度较低的窑头,缓缓推入,经过预热、高温烧结、再到窑尾的冷却……
整个过程,如同流水线一般,不仅能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更关键的是,它能通过控制窑车的行进速度和鼓风机的进风量,来实现对不同温区的……精准控温!
这,才是烧制出合格耐火砖的……核心关键!
……
就在青石镇的“土法工业革命”,进行得如火如荼时。
县城,一间阴暗潮湿的筒子楼里。
秦沐雪和何婉秋,正并肩坐在一张破旧的板凳上。
她们的面前,坐着一个约莫五十岁左右,头发花白,面容憔悴,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工装上,还沾着几点油污的……老者。
老者的身旁,还围着三四个年纪相仿,同样是一脸落魄的“难兄难弟”。
他叫杜建国。
曾经,是省城第一钢铁厂,最顶尖的八级钳工,享受着教授级的待遇。
经过他手上的洋人机器,没有一百,也有八十。
但现在,他只是一个……被下放到县农机站,负责修理拖拉机的……糟老头子。
“秦……秦同志,”杜建国端着一杯浑浊的茶水,手都在微微地颤抖,他看着眼前这两个气质不凡,一看就不是普通人的女干部,眼中充满了不解和警惕,“您……您说的那个……青石镇……到底……是个什么地方?你们……你们找我们这些……‘犯了错误’的糟老头子……又是想……干什么?”
秦沐雪没有直接回答。
她只是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拿出了一张图纸,轻轻地,推到了杜建国的面前。
那是一张……被林啸简化了无数倍的,“行星齿轮组”的……三维结构分解图。
“杜师傅,”秦沐雪的声音,温和,却又充满了力量,“我们不关心您的过去。我们只知道,您,是整个地区,最好的钳工师傅。”
“我们老板说,这张图纸上的东西,只有您的这双手,能做得出来。”
杜建国下意识地,将目光,落在了那张图纸上。
只看了一眼。
他那双原本因为常年不得志而显得有些浑浊的眼睛里,瞬间,就爆发出了一股……骇人的精光!
他猛地,一把抢过那张图纸,那双布满了老茧和伤痕的手,竟因为激动,而剧烈地颤抖了起来!
“这……这……这是……差速行星齿轮组?!不对……它的结构,比苏联人的‘乌拉尔’重卡上的,还要复杂!还要精妙!”
他像一个看到了绝世珍宝的疯子,死死地盯着那张图纸,嘴里念念有词,另一只手,则不受控制地,在空中比划着,仿佛正在进行着一场无形的……精密加工!
“我的天……这个倒角……这个公差……还有这个……天啊!
设计……设计出这张图纸的人……简直……简直就是个魔鬼!不!是天才!是旷世奇才啊!”
他身旁那几个同样是技术出身的老伙计,也纷纷凑了过来,当他们看清图纸上的内容时,也一个个都像被雷劈了一样,呆立当场!
他们,都是真正的行家!
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张看似简单的图纸,背后,所代表的,是怎样一种……令人高山仰止的,工业设计水平!
秦沐雪和何婉秋相视一笑。
她们知道,鱼儿,上钩了。
“杜师傅,”何婉秋从另一个包里,拿出了一叠……崭新的,散发着油墨香气的……大团结,轻轻地,放在了桌上。
“我们老板说了。”
“只要您,和您身边的这几位师傅,肯赏光,去我们青石镇,当技术顾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