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拖家带口,从四面八方,潮水般地涌向了黑风山脚下那个刚刚挂起“林氏采石场”牌子的地方。
当林啸站在一块高高的岩石上,看着下方那黑压压的、至少有三四百号人的、面黄肌瘦却眼神火热的村民时,他知道,自己的计划,成功了第一步。
而在那拥挤的人群中,他的目光,不经意地,扫过了一对夫妻。
男人约莫三十出头,身材高大,但面容清瘦,眉宇间带着一股与周围格格不入的傲气,他看着眼前这片混乱的场面,眼神里充满了挣扎和不甘。
他身边的妻子,则显得与这片贫瘠的土地格格不入。
二十七八岁的年纪,身形窈窕,即便穿着打补丁的粗布衣服,也难掩那份江南女子特有的温婉与书卷气。
她皮肤很白,是那种长期不见烈日的细腻,一双杏眼清澈如水,此刻正写满了忧愁。
她正低声地,对丈夫说着什么,似乎是在劝慰。
林啸的【真实之眼】悄然扫过。
【何婉秋,27岁,外籍人,高中文化,曾任镇供销社会计。】
【陈东,31岁,本地人,镇上最好的木匠,手艺精湛。】
【关系:夫妻。两人三年前自由恋爱结婚,感情深厚。
陈东为人正直,对妻子极好,但性格孤傲,自恃手艺,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更不屑与普通村民一同干挖石头的“粗活”。】
林啸的嘴角,微微上扬。
会计?这可是他现在最需要的人才。
…………
“林氏采石场”开工的第一天,场面既热火朝天,又混乱不堪。
几百号饿红了眼的村民,爆发出惊人的力气,抡起铁锤和镐头,叮叮当当地砸着那些黑色的岩石。
对他们来说,这砸的不是石头,是能让全家活下去的棒子面。
林啸没有急着扩大规模,他深知“饥饿营销”的道理。
他只招三百人,却故意放出风声,说后面可能还会招人,让那些没被选上的人也天天守在采石场外,眼巴巴地看着里面的人有活干、有饭吃,将这股求生的欲望,发酵到极致。
采石场中央,临时搭起了一个巨大的棚子,棚子里,几口大铁锅一字排开。
白秀珠和柳如烟两位美妇,正带着几个手脚麻利的妇女,满头大汗地准备着午饭。
雪白的玉米饼子堆得像小山一样高,另一口锅里,炖着香气扑鼻的野菜猪肉杂烩汤——林啸空间里吃不完的野猪下水和边角料,配上一点野菜,在这年头,已经是足以让人流泪的人间美味。
混乱,主要体现在管理上。
工人的登记、工具的发放、工分的计算……所有的事情都挤在一起,负责登记的钱有德忙得焦头烂额,账本上乱成了一锅粥。
林啸站在高处,静静地看着这一切,眉头微皱。
他知道,一个成熟的企业,必须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而管理的核心,就是一个优秀的财务人员。
他的目光,缓缓地落在了人群边缘,那个正拿着一个小本子,认真地记录着什么的女人身上。
是何婉秋。
她的丈夫陈东,最终还是没能拗过现实,黑着脸,加入了砸石头的队伍。
但他干活时明显心不在焉,时不时地停下来,看着自己那双本该拿刨子和凿子的手,现在却握着冰冷的铁锤,眼神里充满了屈辱。
而何婉秋,则没有去干那些重活。
她主动找到了钱有德,说自己识字、会算术,可以帮忙做一些登记的活,不要工钱,只要每天能多领一个玉米饼就行。
此刻,她正一丝不苟地,用一个破旧的铅笔头,在一个小本子上,记录着每个村民的名字和他们领取的工具。
她的字迹清秀,条理分明,与钱有德那鬼画符般的账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林啸的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他走下岩石,穿过喧闹的人群,径直来到了何婉秋的面前。
“同志,你好。”
温和而又充满磁性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何婉秋浑身一颤,猛地抬起头,当她看清来人是那位传说中的“林英雄”时,脸颊瞬间就红了,有些紧张地站起身:“林……林老板,您好。”
“别紧张,坐。”林啸的笑容很和煦,他指了指何婉秋手里那个小本子,“我刚才看了,你记得很清楚,也很有条理。”
“没……没什么,我以前……做过会计。”何婉秋的声音细若蚊蚋,她能感觉到,周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自己身上,这让她更加局促不安。
“会计?”林啸故作惊喜,“那可真是太好了!我正缺一个懂账目的文化人!”
他看了一眼不远处那个还在跟一本烂账较劲的钱有德,朗声说道:“钱掌柜,你年纪大了,这活太累,先去厨房帮帮忙吧!”
随即,他将目光重新投向何婉秋,语气诚恳地发出了邀请:“何婉秋同志,我观察你很久了,是个认真负责的好同志。我现在想正式聘请你,担任我们采石场的总会计,专门负责所有工人的登记、考勤、工分计算和粮食发放工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