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裹着碎椰香撞过来时,王文娟正蹲在礁滩上调整直播架。细沙从指缝漏下去,带着午后阳光的暖意,远处传来“咚”的一声闷响——是颗熟透的椰果砸在礁岩上,裂开的壳里淌出奶白的汁,顺着岩缝渗进沙层,引得几只机械寄居蟹“沙沙”地爬过去,壳上沾的椰棕扫过沙面,留下细碎的痕迹。
训练馆的温控系统把湿度锁在75%,28℃的空气里满是咸湿与甜意。高大的椰树斜斜撑开伞状的冠,金黄的叶片在风里翻卷,偶尔有枯椰叶落下,擦过粗壮的树干,发出“哗啦”的轻响。礁滩上的沙粒泛着浅金,底下藏着“椰林触发栓”——是用冻硬的椰棕混珊瑚砂铸的,表面裹着层细碎的椰丝,只有涨潮时海浪漫过沙层,椰丝被冲散,才会露出淡乳色的铸痕,像撒在沙里的碎奶糖。
王文娟把镜头架在一截半埋的老椰树干上,镜头外裹着两层防盐雾罩,罩边缠了圈椰林娃编的椰叶绳——绳上串着三颗穿了孔的小椰壳,壳上还留着孩子用指甲刻的小海星,风一吹就轻轻撞在一起,“哒哒”声混着海浪声,格外清透。她刚把镜头对准沙层下泛淡乳色的铸痕,屏幕右下角的在线人数就像被风推着似的,瞬间冲破258亿,弹幕里“YX一百一十六连胜冲”的字样,混着“想咬一口椰子”的弹幕,在屏幕上叠成暖潮。
“文神,浪刚退的地方铸痕最明显。”王文娟抬手擦了擦镜头上的盐雾,指尖沾了点椰丝——刚才帮孩子捡寄居蟹模型时蹭的。身后忽然递来一个小巧的椰壳风扇,扇叶是晒干的椰叶剪的,握在手里带着淡淡的椰香。
是储俊文。他蹲下来,帮王文娟把滑到肩后的直播线理好,指腹擦过她耳尖沾的细沙:“诸葛隽羽说岩缝里藏着暗涌,别靠太近,刚才有只寄居蟹模型掉进去,直接被卷没了。”他指了指镜头旁的椰壳风扇,“孩子们早上编的,说吹着能散椰香,比冰镇饮料还解腻。”
王文娟接过风扇,按开开关,细碎的椰叶风扫过脸颊,带着清甜的凉意。她耳尖发烫,从战术袋里摸出叠得整齐的分析表,纸角沾了点椰汁,泛着浅皱:“刚收到新数据,椰林礁滩战队的椰矛,矛尾缠的是寄居蟹壳纤维,还浸过三天的老椰汁,借海风能多绕四分之三圈,比上次红树林的根矛还灵活。”她指尖点向表上红圈标着的“椰棕雾阵”,“他们的寄居蟹雪橇能钻椰树根缝,速度是咱们的37倍,椰林深处肯定有伏兵。”
储俊文接过分析表,目光扫过“椰棕雾持续2分40秒”的标注,忽然从口袋里摸出个椰叶编的小方盒——盒盖刻着只歪歪扭扭的寄居蟹,打开是烤得酥脆的椰片,裹着层薄椰蜜:“孩子们说这是‘抗饿小零嘴’,你装在直播袋里,等下喊解说嗓子干了就吃两片。”
董立杰正蹲在礁滩上转平底锅,锅面新换的“椰林破矛层”泛着淡金,嵌着一千二百八十片带倒钩的钢齿,钢齿缝里还嵌着细碎的珊瑚砂,通电后像极了礁岩上的硬棱。他往掌心挤了点淡绿色的凝胶,是刘怡萱刚递来的,加了椰蜜和防晒成分,搓开有甜甜的香:“这椰棕也太粘了,刚才试锅时,钢齿上粘了一层,差点没甩下来。”
刘怡萱蹲在他旁边,用小刷子帮他清理锅齿间的椰棕:“别慌,我测了六十组海风数据,每1.9秒变向一次,补偿系数调了一百一十五倍,矛过来我提前两秒喊你。”她往98K的枪管上缠三层防盐布,布面印着细寄居蟹纹,是昨天和椰林娃一起挑的图案,“瞄准镜加了‘椰棕过滤’模式,刚才试了,椰丝粘在镜片上会自动滑掉,不会糊镜。”
董立杰趁她低头检查枪栓,悄悄从战术袋里摸出袋烤椰片——是青训队用炭火烤的,还带着点焦香,往她口袋里塞:“等下打起来别硬扛,饿了就吃这个,比压缩饼干甜多了。”
刘怡萱回头拍了下他手背,没把椰片还回去,只是从口袋里摸出片干椰叶,别在他的战术袋上:“李文昊在椰树后笑你呢,说你刚才试锅时,差点踩中藏在椰树根下的触发栓,还是寄居蟹模型提醒的你。”
李文昊往战术服外缝了层“椰棕+珊瑚色”的复合布,往椰树后一贴,整个人就跟礁滩融成了一体。他拽出加热呼吸管,含进嘴里前先凑到鼻尖闻了闻——没有异味,温度也刚好,上次在苔原呛到冷风的疼,他可没忘。风里传来对手的低语,带着点东南亚口音:“左二十三棵椰树下的触发栓弄好了,等他们追寄居蟹就炸!”
李文昊嘴角勾了勾,指尖摸了摸口袋里的荧光椰糠粉——储俊文早让他撒在触发栓周围,只要触发栓一动,粉就会亮淡绿色,像撒在沙里的碎翡翠。
转播席上,豆子魏豪扯了扯领口的速干衣,脖子上挂的椰壳项链晃来晃去,声音里带着点雀跃的现场感:“观众朋友们!你们看镜头里那只寄居蟹模型!刚爬过触发栓旁边还停了一下,跟报信似的!今天YX要对付的椰林战队,去年可是靠‘椰丝缠矛阵’零封了三十二队,上次南亚队三分钟里四十四人被扎穿护腿,就是因为椰丝糊了镜、缠了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