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馆的造风系统卷着高原特有的凛冽阵风,仿真南美安第斯山脉的玄武岩泛着深灰光泽,岩坡上缀满半开的普雅花,机械骆马的蹄声砸在砾石上,“噔噔”声混着风矛破空的“咻呜”声,在低氧的空气里撞出辽阔的回响。王文娟的直播镜头架在虚拟骆马群雕像顶端,镜头刚扫过下方新落成的“风语教室”——屋顶铺着骆马毛毡,墙上贴着孩子画的风矛轨迹图,在线人数瞬间冲破163亿,弹幕像被风吹散的云絮般刷屏:“YX七十连胜冲!”“星光基金的高原娃,举着骆马毛做的‘YX队徽’在喊加油呢!”
储俊文接过王文娟递来的防风护目镜时,指尖先触到她手背的红痕——刚才她在玄武岩旁固定镜头,被突然变向的阵风刮得撞在岩上,虽没破皮,却红了一片。他下意识摸了摸口袋,里面揣着两样东西:一张孩子们围着“风语教室”笑的合影,照片边角被高原阳光晒得微微发脆;还有张卷边的草纸,是孩子用炭笔涂的风辨图,歪歪扭扭标着“东风吹,矛往西”,纸角沾了点骆马毛。
“南美高原战队的‘风矛骆马阵’藏在玄武岩缝和普雅花丛后,”王文娟的声音裹着阵风,发梢沾了点普雅花粉,递来的分析表上,诸葛隽羽用靛蓝笔圈出个螺旋状红圈,“他们的风矛是玄武岩打磨的,矛尖涂了高原矛头蝮毒,矛尾缠的不是普通兽毛——是骆马颈毛,能借高原阵风的涡流打旋;更狠的是,他们会利用岩坡上的风洞,矛飞进去会突然变向,去年西欧战队就是被这‘旋风波’诱进风洞陷阱,三分钟里六人被风矛刮破装备,连瞄准都追不上轨迹。”
储俊文指尖在战术板的风场模拟图上划过,忽然看见王文娟的防风帽滑到了肩头,露出被风吹得发红的耳朵。他伸手帮她拉上去时,指腹擦过她耳尖的普雅花粉——带着点高原阳光的暖意。两人同时顿了顿——原本在岩坡上踱步的机械骆马,好像突然停在原地,只剩阵风卷着花粉打在护目镜上的“沙沙”声。
系统面板弹出私密提示的瞬间,储俊文按了隐蔽键,核心数据却看得分明:【国际邀请赛第七十一场开启,触发“高原之志4.0”状态:高海拔低氧阵风环境作战效率提升430%,解锁“风矛轨迹预判+风洞陷阱识别”技能】。累计.5876万龙币的数字旁,奖励提示像高原天幕的霞光,泛着靛蓝与金橙交织的光泽,和镜头里的普雅花反光相映成趣。
“你的战术腰带缠了骆马毛,容易勾住岩刺。”王文娟从背包里摸出把银质小剪,蹲下身帮他剪掉缠在腰带上的毛絮,指尖擦过他沾着砾石的裤脚,耳尖红得像岩坡上开得最艳的普雅花。储俊文接过她递来的温水,杯壁裹着骆马毛套,暖得正好,杯底压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便签:“风语教室的火塘边,孩子们温了高原麦芽茶,等比赛完想请你尝,说能解低氧的乏。”
董立杰的平底锅裹着“防风导流层+普雅花树脂涂层”,外层四百八十片菱形钢刺按螺旋状排列,中间留着导流槽——能借高原阵风把风矛往反方向弹,内层的普雅花树脂是昨天跟高原孩子学的配方,防水还能减少风阻,抡起来时钢刺“咔咔”勾住玄武岩,连贴在岩上的风矛都能撬下来。他往掌心抹了把刘怡萱递的低氧防冻膏,眼底没了往日的莽撞,只剩笃定:“上次在山地被风矛刮了胳膊,这次我这锅是‘风矛导流盾’!他们的矛借风来,我就让它们顺着我的导流槽飞回去,保准让他们自己躲自己的矛!”说着抡了下锅,钢刺“叮”地勾住支从风洞后飞来的测试矛,借阵风一甩,矛“嗖”地扎进对面的虚岩,溅起串砾石。
刘怡萱往98K枪管缠上高原骆马毛毡,瞄准镜切换成“风偏动态补偿+低氧弹道校准”双模式——镜面上能实时显示阵风的涡流变化,还能根据高海拔低氧环境调整子弹初速,比单纯的风偏补偿多了层校准。她把备用弹匣塞进董立杰的战术袋,声音软乎乎却透着认真:“刚测了十二组数据,高原阵风每15秒变次涡流,风矛偏移在5.8-6.1米,我调了十二倍动态补偿,你别踩玄武岩上泛浅蓝的地方——下面是风洞入口,一踩就会触发藏在里面的短风矛!”
董立杰趁她低头检查枪托,悄悄把自己的“高原暖石包”塞进她口袋——这是他让青训队用玄武岩加热的,比暖手宝更抗风,揣在怀里能防低氧发冷。刘怡萱回头拍了下他手背,却没把暖石包还回去,只是从口袋里摸出片压干的普雅花瓣,塞进他手心:“李文昊都在普雅花丛后笑你呢,说你比高原的阵风还黏人!”
李文昊往战术服外缝了层“玄武岩苔+骆马毛复合布”,往岩坡后一贴,跟深灰色的玄武岩融成了一团,连路过的机械骆马都没察觉。他拽出低氧呼吸管时,听见不远处传来高原队员的低语:“左八风洞的风矛装好了,等他们踩中入口就放!”——嘴角勾了勾,储俊文早算准对手会用风洞设伏,刚才让他在附近撒了“荧光普雅花粉”,只要风矛一动,花粉就会跟着气流亮起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