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馆的造风系统掀起凛冽山风,仿真安第斯山脉的冰碛岩泛着青灰色,机械岩羊的蹄声混着气箭破空的“咻咻”声在高山草甸间回荡。王文娟的直播镜头架在虚拟高原杜鹃丛顶端,在线人数冲破129亿,弹幕像碎石般密集刷屏:“YX六十连胜冲!”“星光基金澳洲培训点的防沙教室钢架今天搭好了!”
储俊文接过王文娟递来的抗高原反应药片,铝箔包装上还沾着她刚采集的高山杜鹃汁液——刚才调试摄像机时,她蹲在杜鹃丛后扶设备,指尖冻得发红。他摸了摸口袋里星光基金的秘鲁考察清单,纸上的抗高反药品明细和战术板上的气流轨迹渐渐重叠。“南美高原战队的‘旋风气箭阵’藏在冰碛岩缝里,”王文娟展开诸葛隽羽标注的地形图,绿笔圈出“低气压下气箭射程提升15%,但精准度下降20%”的关键数据,“他们的箭簇涂了高原毒蛙毒,箭尾还缠了牦牛毛借风助推,去年把北欧战队诱进冰碛岩陷阱,五分钟淘汰七人,当时北欧队连箭轨都没看清就中箭了。”
系统面板悄然弹出,储俊文下意识按了隐蔽键,私密提示却仍清晰闪烁:【国际邀请赛第六十一场开启,触发“高原之志2.0”状态:高海拔强风环境作战效率提升380%,解锁“气箭轨迹预判+气压补偿”技能】。累计金额.5876万龙币的数字旁,新的奖励提示像高原星空般闪着淡紫。
他抬头时,王文娟正忙着整理被风吹乱的直播线,线绳缠在冰碛岩上扯不开。储俊文伸手帮她解绳,指腹擦过她冻得发凉的手背,两人同时顿了顿。“你的暖手宝没开,”他把自己的暖手宝塞进她口袋,王文娟耳尖红得像高山杜鹃,慌忙递来保温杯:“45℃,加了红景天和蜂蜜,抗高反还润喉。”
董立杰的平底锅裹着超导导风层,锅面嵌着两百八十片螺旋状分风片,抡起来时风层“嗡嗡”引导气流,分风片接触气箭的瞬间,能借山风反向改变箭轨,连箭尾的牦牛毛都被气流掀得乱飞。“上次在高原被气箭刮得睁不开眼,还让你替我挡了半会儿沙,”他往手心抹了把刘怡萱递的防冻膏,眼底没了去年的慌,多了份对搭档的护持,“这次我锅是‘气流调节器’,保准让气箭绕着你走。”
刘怡萱往98K枪管缠上抗风隔热套,瞄准镜切换成“气压补偿+毒谱识别”双模式——高原气压低,子弹飞行速度会慢0.8秒,她特意调了延迟校准参数。她把备用红景天含片塞进董立杰的战术袋:“刚测了山风间歇期,气箭会因气流突变偏移5.3米,我加了动态补偿,你别追太急。”董立杰趁她换狙击镜的抗雾镜片,把自己的防风手套摘下来给她套上:“你手嫩,别冻着。”刘怡萱笑着拍开:“刘雨欣的镜头都快对着我们了!”
李文昊往战术服外缝了层冰碛岩苔藓纹布,往岩缝后一贴,衣服瞬间融成青灰色岩石,连呼吸的节奏都跟着岩羊的蹄声同步——他发现高原战队队员正蹲在冰碛岩后,往箭尾的牦牛毛上涂蜡,想减少风阻,还不时用气压计测环境,显然在算最佳发射时机。“公益课教高原科考时,地质队的钻机蹭到我衣服都没发现,”他拽出抗缺氧呼吸管,管身凝结的水珠里,能清晰看见对手紧绷的侧脸。
盖义文抱着牦牛皮保温箱跑过来,烟雾弹裹着高山羊毛,弹体刻着秃鹫图腾。“化工系学姐的‘气压稳雾弹’,”他举着灰绿渐变的弹体,指节泛白,“炸开后能在低气压下保持雾团不散,还能释放荧光微粒,不仅显气箭,连箭簇的毒剂类型都能标出来——红色是毒蛙毒,蓝色是响尾蛇毒!”按下演示键,烟雾弹坠进岩缝,淡紫色雾霭腾起处,隐形的气箭瞬间亮起红光,箭尾的牦牛毛上还沾着荧光粉,连涂蜡的痕迹都看得一清二楚。
转播席上,豆子裹着加厚冲锋衣,麦克风套着防风罩,声音裹着寒气发颤:“观众朋友们备好暖宝宝!在线人数破130亿了!高原战队的旋风气箭阵靠低气压增射程,去年赢了六场客场,但YX连高原气压对子弹的影响都算进去了——这场高原绞杀要把胜利和温暖一起带上山!”
麻艺潇调出数据板,指尖划过跳动的气压计和风速计:“高原队的岩羊骑兵移动速度是YX的12.8倍,但董立杰的导风锅能改箭轨,测试时箭王最狠的‘毒蛙气箭’全被吹偏了!不过……”她顿了顿,“他们的新战术是‘风囊联动’——岩缝里藏了微型风囊,发射时会炸出定向气流推气箭,让箭轨突然变向,去年北欧队就是栽在这招上!”
运输机模型顶着阵风掠过草甸,高原战队的伞像群山鹰扎向岩谷,气弓上弦的“咔咔”声和岩钉踏岩的“咯吱”声透过麦克风传来。王文娟的直播弹幕瞬间被“气箭穿云”特效刷屏,礼物栏里的虚拟翡翠堆成了小山,总榜冲破45亿。
“他们分四十四组了!”麻艺潇放大热成像,冰碛岩后的红点像串燃烧的火石,“箭王带三十九人往岩谷冲,另外九十九人在岩脊布风囊,还有五十七人骑着岩羊绕后——风囊全藏在苔藓下,不炸根本发现不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