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声带来的纷扰与机遇,如同潮水般涌向金贤宇,但他始终如礁石般稳固,专注于筛选与布局。在婉拒了数个商业价值极高但可能消耗品牌信誉的邀约后,他选择性地出席了韩国广播协会(KBA)的行业研讨会。会上,他并未长篇大论,仅就“综艺节目中‘真实感’与‘娱乐性’的平衡”发表了简短却切中肯綮的见解,其沉稳的气度与深刻的洞察力,进一步赢得了业内元老们的私下赞许。
研讨会后的交流晚宴上,氛围轻松。刘在石作为主持界的中流砥柱,自然在场。他端着酒杯,与几位电视台高层寒暄后,很自然地走到了独自站在窗边稍作休息的金贤宇身旁。
“贤宇啊,今天的发言很精彩,言简意赅。” 刘在石笑着与他碰了碰杯,语气中带着由衷的欣赏。他环顾四周,确认无人特别注意这边后,压低了声音,语气转为一种同行间探讨业务的认真,“说起来,最近台里综艺局内部,有个讨论挺热烈的。感觉现有的节目模式,无论是室内谈话还是户外游戏,好像都遇到了瓶颈。观众的口味越来越挑剔,光靠固定的流程和明星效应,似乎有点难以为继了。”
金贤宇心中微微一动,面色却依旧平静,他轻轻晃动着杯中的果汁(他依旧不饮酒),应和道:“在石前辈说的是。市场需要新鲜感,但新鲜感不能只停留在游戏规则的表面变化上。”
“没错!”刘在石仿佛找到了知音,身体微微前倾,“我和虎东,还有金泰浩PD(此时尚在MBC担任普通PD,但已崭露头角)几个私下聊过,都觉得,是不是可以尝试一种……更‘野’一点的路子?减少剧本痕迹,把MC和嘉宾扔到更不可预测的环境里,看他们最真实的反应。有点像纪录片,但核心还是搞笑和挑战。”
这时,MBC的一位资深综艺局局长也恰好走了过来,听到他们的谈话,颇有兴趣地加入:“在石啊,又在和贤宇xi聊什么新点子?你们《X-MAN》已经把标准抬得这么高了,让我们压力很大啊。” 话虽带调侃,眼神却透着真诚的探究。
金贤宇知道,时机到了。这不是一次正式会议,但参与讨论的人,恰恰是未来可能推动变革的关键力量。他深吸一口气,仿佛经过深思熟虑般,用清晰而沉稳的语调,开始勾勒他脑海中早已成熟的蓝图:
“局长,在石前辈,我最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或许,下一阶段的突破口,不在于设计更复杂的游戏,而在于重新定义‘MC’与‘节目’的关系。” 他开口便定下了高格局。
他继续阐述,如同在描绘一幅早已构思完整的画卷:
“我们可以构想一档节目,它的核心不是‘流程’,而是‘挑战’本身。挑战的对象,不是其他嘉宾,而是MC自己,甚至是制作组。挑战的内容,可以包罗万象——从学习一门极其冷门的技能(如传统工匠手艺),到完成一项看似不可能的身体极限任务,甚至是体验一种完全陌生的职业(如一天的交巡警、菜市场鱼贩)。”
刘在石和局长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身体不自觉地微微前倾。
“关键点在于,”金贤宇强调,“极度弱化预设剧本,强化过程记录。 节目的看点,不再是‘结果’的成败,而是MC们在面对巨大困难、充满不确定性过程中,最真实的挣扎、挫败、互助乃至‘耍赖’。” 他顿了顿,抛出一个更具体的点子,“比如,我们可以设定一个‘长期项目’,让几位固定MC去学习拳击,不是为了表演,而是要求他们必须在几个月后,参加一场真实的、哪怕只是业余级别的对抗赛。摄像机记录下他们从零开始、流汗流泪、甚至想要放弃的全过程。”
“哇……”刘在石忍不住低呼一声,脸上露出兴奋的神色,“这个想法太有意思了!把成长线和真人秀结合!观众看到的不是剪辑好的‘效果’,而是真实的‘汗水’和‘成长’!”
MBC的局长也频频点头:“打破‘MC永远是掌控者’的形象,让他们回归为‘挑战者’,甚至可以是‘出糗者’,这种反差和真实感,确实很有吸引力。但风险也很大,对MC的艺能感和心理素质要求极高。”
金贤宇点点头,认可局长的担忧,随即给出了更深入的思考:“这正是节目的精髓所在。这要求MC团队不再是简单的主持搭档,而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他们之间需要产生极强的化学反应,既能互相吐槽制造笑点,也能在对方濒临崩溃时给予真正的支持。节目的灵魂,将建立在MC之间、MC与制作组之间,甚至MC与挑战本身碰撞出的、不可预知的‘故事’上。”
他进一步补充:“节目形式也可以极度灵活,可以称为‘特辑制’或‘项目制’。每个特辑可以有不同的主题和规则,甚至时长都可以变化。一些成功的特辑模式可以固定下来,成为经典栏目,比如‘极限打工’、‘追击战’、‘音乐创作特辑’等。这保证了节目的持续新鲜感和可扩展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