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61章:英雄的平反,邓毅恢复名誉!
夜色深沉,黎明未至。
这栋大楼里的大多数人,都还沉浸在梦乡之中,消化着白日里那场由赵凤年亲临带来的巨大震动。
林渊的办公室里,灯火通明。
他没有休息。
桌面上没有烟,没有冷茶,只有一叠雪白的稿纸和一支笔。
他正在写一份报告,一份关于为前刑警邓毅同志彻底平反、恢复名誉的请示报告。
昨夜,他与石磊制定了一个针对赵凤年与曹坤的、游走在人性深渊边缘的计划。那个计划是“阴”,是藏在水面之下的暗流,是攻心伐谋的利刃。
而现在,他笔下的每一个字,都是“阳”,是摆在桌面上的道义,是朗朗乾坤下的公理。
一阴一阳,方为大道。
林渊的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他写得很慢,每一个字都力透纸背。他没有使用任何华丽的辞藻,只是用最平实、最客观的语言,将邓毅如何发现罪案线索,如何据理力争,如何被诬告陷害,如何家破人亡,以及最终,曹坤的罪行如何被初步查证的整个过程,清晰地梳理了出来。
报告的最后,他写道:
“……综上,邓毅同志非但无过,反而有功。其在面对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时,所展现出的不畏强权、坚守正义的职业精神,是我市全体党员干部,尤其是政法干警学习的楷模。多年沉冤,一朝得雪,不仅是对邓毅同志个人的告慰,更是对我市法治精神与社会公义的重塑。为此,恳请市委批准,由市纪委、市委政法委联合发布通告,为邓毅同志彻底平反,恢复其党员身份、公职身份及一切应有待遇,并对其多年来所受之不公,予以国家赔偿……”
写完最后一个字,林渊放下笔,将整份报告从头到尾仔细看了一遍。
天边,已经泛起了一抹鱼肚白。
新的一天,开始了。
……
市委书记办公室。
钱振华看完林渊亲手递交上来的报告,久久没有说话。
他只是将那份还带着墨香的报告,轻轻放在桌面上,然后摘下老花镜,用指腹缓缓地揉着自己的眉心。
办公室里很安静,只有墙上那座古董钟摆,在不疾不徐地发出“滴答”声,记录着时间的流逝。
林渊安静地坐在一旁,没有催促,也没有解释。
他知道,钱书记看懂了。
他不仅看懂了报告里的每一个字,更看懂了报告之外,那层层叠叠的深意。
许久,钱振华才重新戴上眼镜,看向林渊,眼神里带着一种林渊从未见过的复杂情绪。那里面有欣赏,有赞叹,甚至还有一丝……后生可畏的感慨。
“好一个‘一阴一阳’。”钱振华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仿佛带着千钧之力。
林渊的心神微微一震。
“昨天,赵凤年登门拜访,满城风雨。你顺势接下他那份‘大礼’,让他以为你已入瓮,这是‘阴’。”钱振华的手指,在那份报告上轻轻一点,“今天,你反手就打出邓毅这张牌,高举‘正义’大旗,占据舆论的制高点。这一手,是‘阳’。”
“一暗一明,一刚一柔。暗处,你让他放松警惕,布下杀局;明处,你为英雄平反,收拢民心。小林啊,你这一套组合拳,打得真是……滴水不漏。”
钱振华拿起桌上的那支红木签字笔,却没有立刻签名。
他看着林渊,问道:“你想过没有,这份通告一旦发出去,等于是在全市人民面前,狠狠地抽了公安系统,乃至我们整个江城市委过去几年的一个耳光。这是在承认,我们错了,而且错得离谱。”
“书记,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林渊平静地回答,“一个敢于承认错误、纠正错误的政府,只会赢得人民更多的信任。相比之下,一个英雄蒙冤数载,家破人亡,如果我们为了所谓的‘面子’而选择继续掩盖,那我们失去的,就不仅仅是面子,而是民心。”
“好一个‘失去的是民心’!”钱振华的眼中,迸发出一道夺目的光彩。
他不再犹豫,提起笔,在那份报告的末尾,龙飞凤舞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在旁边写下了一行力道十足的批示:
“拟同意。立即执行!要大张旗鼓,要人尽皆知!我们要让所有人都看到,在江城,正义,永远不会缺席!”
当天上午十点,《江城日报》紧急加印了一版号外。
头版头条,用最大号的黑体字,刊登了一则由中共江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江城市委政法委员会联合发布的红头文件通告。
通告的内容,几乎原封不动地采纳了林渊报告里的措辞,清晰明确地宣告了邓毅的清白,并严厉谴责了以曹坤为首的腐败分子对他的迫害。
与此同时,江城市电视台在所有频道的午间新闻预告中,都用滚动字幕的方式,播报了这一重大消息。
一石激起千层浪!
整个江城,彻底沸腾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