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播放录像带,罪恶的声音重现天日!
纪委的秘密办案点,地下一层,一间经过特殊改造的证物分析室。
房间里没有窗户,冰冷的中央空调无声地输送着干燥的空气,墙壁上贴着厚厚的吸音材料,让这里的一切声音都显得沉闷而失真。这里是纪委的“心脏”之一,任何足以掀起滔天巨浪的证据,都会在这里被解剖、分析,最终变成刺向目标的利刃。
那个从市公安局物证中心“请”回来的牛皮纸箱,正静静地摆放在房间中央的不锈钢工作台上。它身上的白色纪委封条,在惨白的灯光下,反射着冰冷的光,像一道不容亵渎的圣旨。
石磊、小李和其他两名调查员围在桌旁,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压抑不住的亢奋与期待。他们已经在这里等了快一个小时,林渊不允许任何人擅自开启,只是让他们找来了一台如今已不多见的老式录像机和一台与之配套的旧式显像管电视。
“书记,都准备好了。”石磊搓了搓手,目光灼灼地看着林渊。
林渊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只是戴上了一副白手套。他走到工作台前,拿起一把专用的裁纸刀,刀锋在灯光下划过一道冷厉的寒芒。
他的动作不快,甚至有些缓慢。刀尖小心翼翼地探入封条的缝隙,沿着边缘,平稳而精准地划开。那“唰啦”的轻响,在寂静的房间里,像一声发令枪。
封条被揭开,露出了纸箱原本的样貌。
林渊没有急着打开,而是先用物证袋将那张被动过手脚的、属于公安局的旧封条完整地取下、封存。这个细节,让一旁的石磊暗自点头,这不仅是严谨,更是将来在法庭上,封死对方任何狡辩空间的致命一击。
做完这一切,林渊才缓缓掀开了箱盖。
箱子里没有想象中的各种杂物,只有一样东西。
一盘黑色的、最常见不过的VHS录像带,被一层厚厚的泡沫塑料包裹着,静静地躺在箱底。
就是它。
邓毅用家破人亡的代价换来的、曹坤和赵凤年想尽办法也要销毁的、足以撬动整个江城公安系统的催命符。
石磊的呼吸,在这一刻骤然加重。他伸出手,动作却有些颤抖,小心翼翼地将那盘录像带捧了出来。
录像带入手冰凉,却又仿佛带着千钧的重量。
“放吧。”林渊的声音平静无波。
石磊郑重地点了点头,转身,将录像带稳稳地塞进了那台老式录像机的卡槽里。
“咔哒。”
机器发出一声清脆的机械咬合声。石磊按下播放键,录像机内部的磁头开始转动,发出“嗡嗡”的低鸣。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台老旧的电视屏幕上。
几秒钟的雪花闪烁和刺耳的电流噪音后,屏幕“啪”的一下亮了。
画面出现了。
画质很差,布满了噪点,色彩也有些失真,带着那个时代特有的昏黄质感。场景是一个简陋的派出所审讯室,墙壁斑驳,桌椅陈旧。
画面里有两个人。
一个,是当时还很年轻的邓毅。他穿着一身笔挺的警服,坐姿端正,眼神锐利,脸上还带着几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英气。
另一个,是个瘦得像猴一样的年轻人,穿着一件花里胡哨的T恤,吊儿郎当地靠在椅子上,满脸的不屑与桀骜。他就是当年曹坤手下那个黑社会团伙的一个小头目。
审讯的内容,起初很枯燥。
“姓名?”
“陈浩。”
“知道为什么找你来吗?”
“警官,我可是良好市民,你们是不是抓错人了?”陈浩嬉皮笑脸地说道,还对着邓毅抛了个媚眼。
邓毅没有理会他的油滑,只是不紧不慢地将一份份口供拍在桌上。
“城西市场的王老三,他的腿是不是你带人打断的?”
“还有步行街的‘阿玛尼’专卖店,每个月五千块的‘卫生费’,是不是你派人去收的?”
陈浩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他换了个姿势,不再那么嚣张,但依旧嘴硬:“警官,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讲。这些事,我可不知道。”
邓毅冷笑一声,他似乎早已料到对方不会轻易承认。他没有继续逼问,而是话锋一转,看似随意地聊起了家常。
“听说你最近发财了?换了辆新车,还是宝马?”
提到车,陈浩的眼睛亮了,脸上又恢复了那种得意洋洋的神情:“嗨,小意思。男人嘛,总得有辆像样的车撑门面。”
“你一个小混混,哪来这么多钱?”邓毅不动声色地问道,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猎人,在慢慢地收紧陷阱。
“这你就不懂了,警官。”陈浩被捧得有些飘飘然,他压低了声音,故作神秘地凑近了一些,“我们这行,讲究的是跟对人,拜对山头。山头硬,财源自然就滚滚来。”
邓多半是想从他嘴里套出更多关于黑社会组织架构的线索,便顺着他的话问道:“哦?你们的山头是谁?这么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