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汉国都城,汉阳。
相较于大唐的雷霆震怒与强势出击,汉国的气氛则相对复杂一些,但同样因为北境安定,而多了几分底气和对秦国的怨怼。
汉王刘祺鑫,脸上写满了愤怒与不甘。“南楚!秦国!” 他烦躁地踱步,“南楚趁火打劫,可恨!秦国隔岸观火,更可恨!”
丞相魏羡,闻言出列道:“陛下息怒。北境既定,我军压力大减,此乃不幸中之大幸。当务之急,是联合大唐,共伐南楚,并向秦国施压,令其分担责任。”
大将军卫青川,抱拳道:“丞相所言极是!北境安定,我汉军主力亦可南调。南楚欺我太甚,若不予以痛击,日后何以立足?末将请命,率五万精兵南下,配合唐军,夹击南楚!”
刘祺鑫看向卫青川,点了点头:“卫将军忠勇可嘉!朕准你所请!” 他心中对南楚的恨意,不亚于李世。
魏羡补充道:“陛下,仅靠我军之力,恐难竟全功。南楚此次蓄谋已久,兵力不容小觑。必须联合大唐,形成夹击之势。同时,遣使入秦,是重中之重!”
“哦?魏丞相也想到了秦国?” 刘祺鑫问道。
“然也!” 魏羡神色严肃,“南楚敢如此猖獗,秦国脱不了干系!孔明何等人物,其南疆布防岂能仅仅是自保?依老臣看来,秦国人巴不得我们与南楚打得两败俱伤!北境安定,我与唐国都有余力南顾,此时不向秦国施压,更待何时?”
他继续说道:“我朝国力稍逊于大唐,不宜单独承担灭楚重任。可遣使赴唐,约定共同出兵日期与方略。同时,遣使入秦,态度要比大唐更为恳切,甚至可以许以好处,请求秦国出兵相助。若秦国应允,则南楚必亡;若秦国拒绝,则正好坐实其狼子野心,我便可联合大唐,共同向秦问罪,至少也要让其在未来的北境利益划分上做出让步,以补偿我南方的损失!”
卫青川道:“丞相高见!末将以为,秦国若不出兵,便是心虚!我汉国虽弱,联合大唐,亦能让秦国付出代价!”
刘祺鑫眼中闪过一丝决断:“好!便依丞相之计!即刻遣使赴唐,共商伐楚大计!另遣一能言善辩之臣,携带重礼入秦,务要说动东方凌风出兵!若其不从……” 他眼中闪过狠厉之色,“则联合大唐,共讨之!”
“陛下英明!”
汉国的应对之策,在北境安定的背景下,也变得清晰起来:出兵南下,联合大唐共击南楚,同时积极遣使入秦,或利诱或胁迫,要求其出兵或承担相应责任,以求弥补损失,分担压力,甚至借机从秦国身上“泄愤”并获取补偿。
唐汉两国,因北境的意外安定,彻底摆脱了两线作战的困境。面对南楚的挑衅,他们选择了强硬回击,誓要将其打服。而几乎同时,两国都将目光投向了国力强盛、态度暧昧的秦国。或质问施压,或利诱拉拢,目的都是为了让秦国卷入这场南方的纷争,分担自己的压力,甚至将一部分因南楚入侵而产生的怨气,发泄到这个日益强大的邻居身上。
阳咸宫内,东方凌风听完最新的密报,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看向谢灵运:“玄祖,果然来了。唐汉两国,北境安定,底气足了,便想拿南楚立威,拿秦国泄愤了。”
谢灵运坐于一旁,神色凝重:“唐汉态度强硬,南北夹击南楚,南楚危矣。而他们对我大秦的逼迫,亦不容小觑。李世和刘祺鑫,显然都认为我们对南楚的崛起负有责任。”
东方凌风负手而立,目光深邃:“孔明,李统将军,早已在南方布下棋子。南楚之事,本就与我大秦无关,是他们自己防务空虚。如今想将祸水东引,没那么容易。”
谢灵运霍然起身“我亲迎使者。”他声音不高“既为礼数,亦为亮剑。”东方凌风颔首,指尖在案上划出一道无形界线:“玄祖且记,谦恭中须带三分锋芒。唐汉若以为我秦可欺,便叫他们尝尝虎口拔牙的滋味。”
三日后,唐汉两国使者来到阳咸宫中,宰相府。
谢灵运端坐主位,茶汤氤氲中不见丝毫波澜。唐使率先拍案:“秦人坐视南楚兴兵,敢问秦国可出兵相助?”汉使立即接话,指尖轻点锦匣:“若秦军南下,汉可割让三城,永结盟好。”
谢灵运执壶斟茶,茶针稳如磐石。他先以袖掩面,叹道:“南楚突袭,实乃天灾人祸。”话锋陡转,茶汤倾入杯中激起点点波纹,“然我南疆羌戎蠢动,边军枕戈待旦。唐汉防务疏漏,岂能强加于秦肩?汉国割让秦国三城已结永盟就不必了,心意领了,礼物就收回去吧。”见唐使面沉如水,他忽将茶盏推至案前:“若真要秦军出征——”指尖轻叩案几三下,“待南楚覆灭之日,南楚这块膏腴之地,也当分我秦国一碗羹。否则,这碗羹,我宁可看着凉透。”
唐使与汉使对视一,汉使笑道:“可以可以,那是自然,秦国若肯出力,到时我们三国瓜分南楚,此不美哉矣。”
谢灵运抿了一口茶:“如此甚好,既然如此,那二位请回吧,以后有空多来秦国做客,谢某送你们一段。”
唐使起身拱手:“好,那就有劳谢相了。”
一场新的风暴,正围绕着秦国,悄然酝酿。南楚的落子,不仅搅动了南方的局势,更将原本相对平静的秦、唐、汉三国关系,推向了一个新的临界点。东方凌风知道,他必须谨慎应对,才能在这风云变幻的棋局中,继续保持不败之地。
喜欢神风永恒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神风永恒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