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唰唰唰唰!”
一连串密集的断裂声响起,只见前方一片足有七八十棵碗口粗细的翠竹,竟被这一道风刃齐齐拦腰斩断!断口处平滑如镜,甚至能看到竹纤维被瞬间气化的焦黑痕迹。风刃斩过竹林后,余势未衰,又飞出十余丈,才在一片空地上轰然炸开,激起一阵狂风,卷起漫天竹叶,声势骇人。
东方凌风收回手,淡淡道:“看到了吗?这便是‘势’与‘顺’的运用。你的灵气纯度已然不低,差的只是对‘势’的感悟和气息的掌控。再来一次,凝神静气,摒弃杂念,想象自己就是风,感受风的流动,顺势而为。”
公孙凝霜目瞪口呆,望着那片狼藉的竹林,以及远处空地上尚未平息的旋风,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她本以为自己对风刃的理解已然入门,此刻才明白,自己不过是刚刚学会了“画瓢”,连“形似”都未曾完全达到,更遑论“神似”与“道韵”。
东方凌风看着她震撼的神情,并未催促,只是负手而立,目光悠远,仿佛穿透了眼前的竹林,望向了更深邃的天地。
良久,他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悠远的意味:“凝霜,你可知,这世间万物,至刚易折,至柔则无损?水看似柔弱,却能穿石;风看似无形,却能摧枯拉朽。为何?”
公孙凝霜凝神思索,摇了摇头:“弟子愚钝,请师父指点。”
东方凌风道:“因为它们懂得‘顺势’。水顺势而下,故能汇集成江海;风顺势而行,故能周游于天地。这‘势’,并非蛮力,而是一种顺应规律、借势而为的智慧。做人做事,亦是如此。”
他顿了顿,继续道:“你之前的风刃,力求刚猛,灵气虽足,但一味强求,反而失了风之本意。就如同有些人,年轻时锋芒毕露,锐意进取,固然可嘉,但若不懂得藏拙,不懂得顺应时势,往往会在现实的礁石上撞得头破血流。”
“真正的强大,并非是让所有人都惧怕你,而是让你自己能够游刃有余地行走于世间。要学会像风一样,能屈能伸。时而如拂面春风,和煦温柔;时而如穿堂疾风,干脆利落;时而如卷地狂风,雷霆万钧。但无论何种形态,其核心都是‘顺’与‘势’。”
“这‘顺’,是顺应本心,也是顺应规律。不违心,不逆势。这‘势’,是洞察时机,也是积蓄力量。平日里默默无闻,看似柔弱,实则在暗中观察,积蓄力量,一旦时机成熟,便能如这道风刃一般,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你看那竹林,竹子中空有节,象征着谦虚有节。它们平日里静静生长,不争不抢,但若飓风来临,它们会弯腰低头,顺着风势,故能在狂风过后,依然挺立。而那些看似坚硬的顽石,却可能在持续的风力侵蚀下,渐渐风化瓦解。”
“所以,‘势’的感悟,不仅仅是修炼上的心得,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你要学的,不仅仅是如何发出更强大的风刃,更是要学会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势’,顺应它,驾驭它。”
“摒弃杂念,想象自己就是风。不是去‘制造’风,而是去‘成为’风。感受它的流动,它的方向,它的力量来源。当你真正与风融为一体,不再刻意,不再强求,那‘势’自然就来了。”
“这就如同人生的修行,初期或许需要刻意为之,兢兢业精。但到了一定境界,便要‘由术入道’,从刻意到自然,从有为到无为。大道至简,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便是‘势’与‘顺’的真谛,也是你接下来需要用心去体悟的。”
公孙凝霜听得如痴如醉,师父的话如同一盏明灯,不仅照亮了她的修炼之路,更让她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她再次躬身行礼,神色无比恭敬:“师父之言,如醍醐灌顶,弟子茅塞顿开。弟子明白了,多谢师父指点!”
东方凌风微微颔首:“明白就好。武学一道,与人生大道,本就相通。你用心去体会,再来尝试吧。记住,让你的心先‘空’下来,让你的气先‘顺’起来,风刃自然就‘活’起来了。”
活了上千岁的人物,随口一言,便不是寻常的武学招式指点,而是将天地至理、人生大道融入其间,字字珠玑,引人深思。寻常武者,或许终其一生追求的不过是力量的强弱、招式的精妙,却不知真正的上乘武学,早已超越了“术”的层面,抵达了“道”的境界。
她默默退到一旁,盘膝而坐,闭上眼睛。不再急于运功凝聚风刃,而是先试着让自己那颗因有所求而略显浮躁的心,一点点沉淀下来,真正地“空”下来。脑海中不再是“如何发出更强风刃”的执念,而是师父那句“想象自己就是风”。
她开始尝试去感受。感受周围空气的流动,哪怕是最细微的拂动;感受阳光照射下,不同物体表面散发出的微弱热量,那会引起空气的对流;感受远处树梢的摇曳,那是风的姿态。她不再试图去“制造”什么,而是去“融入”,去“成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