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林楠进宫了,憋了一天一宿的皇长孙摩拳擦掌的要找他算账。
“又走了?去哪了?”
“陛下打发林小公子去刑部跟着裴大人办差了。”
皇长孙眼里都是困惑:“刑部,办差?林楠办的哪门子差?他字认全了吗?”
这话说的就有点埋汰人了。
林楠也是一懵逼,不过心里赞到:真厉害啊。
想想他当时展露心声的几句话,其实透露了三个信息,
一是太子英年早逝,子息断绝。
二是王朝百年气运被削走
还有一句是【这是得罪了哪位道友,好狠辣决绝的手段!】
林楠将导致这一切的人称呼为道友,那林楠又是什么身份?
八九不离十也是道家高人。
问题没办法从根本上解决,也找不到制造问题的人,那么皇帝和太子一定会聚焦在林楠身上。
可这么多天,就算有些破绽,林楠完全没有打算帮忙的意思。
那怎么办呢?
说白了无非四个字威逼利诱。
利诱好说,林楠本就与皇室沾亲带故,又从小是大长公主带大的。
把林楠召进宫做伴读,一方面放在眼皮子底下,一方面加深与下一任皇帝,甚至下下任皇帝的感情。
一个陌生人可能袖手旁观,如果是对你很好的长辈,情谊深厚的朋友呢?
只要不是断情绝爱,道家高人也是人。
所以才有了这看似不合理的旨意和过度的纵容。
威仪深厚,习惯说一不二的陛下和太子才会真像普通人家的舅公舅舅一样慈祥和蔼。
想到自己那些试探,大长公主也是知情的吧。
哪怕不知道全部,皇帝也一定透露暗示了一部分。
要不然生于宫廷,长于宫廷,怎么不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能大半辈子安享荣华,单靠一个嫡长公主的身份可不行。
若大长公主真是那种嚣张跋扈到无脑的人,他爹是怎么养成那种谨小慎微的性子的?这可是她唯一的儿子。
皇帝给大长公主透露部分内情也好理解,大长公主的尊荣与国家兴衰是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利益一致。
更重要的是大长公主是皇室与林楠的纽带,这边皇室对林楠纵容宠溺,想要营造一家人挚友亲朋的感觉。那边大长公主教着伴君如伴虎,心里对皇家要尊着敬着远着,守着为臣之道。
凭大长公主对林楠的影响,一句话就能让皇家半年努力白费。
想到当时的家宴,林楠就想笑,他爹娘怕是晚上要睡不着了。
偏偏这事儿,大长公主不可能透露给他们。
别说他们了,林楠瞧着皇长孙应该也是不知情的。
全是算计的感情太假,少年人真挚的情谊总是难得。
好在皇长孙被教养的很好,加上林楠有意配合,目前的两个人的相处应该让皇帝和太子满意。
国运短暂说直白一点就是国家亡的早。
再是神通广大也要落在现实里,无非就是天灾人祸。
若利诱起了作用,林楠真有本事,他们对天灾能提前准备或者有什么更好的方法,那皇帝和太子赚大了。
付出的无非就是一点时间,一些金银珠宝,几条鱼几只鸡,纵容一个孩子胡闹罢了。在皇帝眼里,这些还不是想要多少多少。
历朝历代的亡国更多是百姓活不下去了,揭竿而起。
百姓要什么呢?
能活着,能不受欺压的活着,仅此而已。
轻徭薄赋,给百姓活下去的资源。整顿吏治,打击豪强地主,让百姓安稳的活着。
前者相信皇帝和太子一定开始准备了,后者就能让林楠派上用场了。
林楠想交在他手上的极大概率是一些涉及人命的案件。
裴大人把一份卷宗摊到林楠面前:“林小少爷,既然陛下让你跟着学习,下官定会尽心尽力的教你。咱们先从简单的来,你先看看这份卷宗。”
林楠垂眸,卷宗上写着安南县曾二白杀妻案。
林楠质疑:“裴大人,我就是再不清楚刑部办案的流程,也知道不可能上来就处理人命案吧?”
裴大人耐心解释:“林小少爷,有所不知。这个案子虽然涉及人命,但其实人证物证俱全,就差最后盖棺定论。所以我才说它简单。”
“咱们办案归办案,让陛下欢喜也是臣下的责任。陛下让你小小年纪就到刑部跟着学习,必然是对你寄予厚望。”
“你想啊,陛下问起来说‘林楠处理了什么案子?’。你说回陛下臣帮人断了个两家争鸡的案子。”
“你听听,这好听吗?”
“要是你说,陛下,臣不负所托,办了个丈夫杀妻的案子。”
“陛下听着是不是高兴?陛下高兴了,咱们的日子才好过啊。”
这一套套的,林楠嘴角抽抽:“裴大人,您这算是欺君吧?”
裴大人瞎了一声:“瞧你这话说的。这个案子是不是人命案?是不是你最后签字定下了犯人秋后问斩?”
“你自己说,你是不是第一天成功办了个人命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