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向“混沌”的过程,仿佛逆流潜入一片凝固的、吞噬一切的黑暗之海。
距离在概念上变得模糊。林小雨那闪烁着金芒裂痕的水晶之躯,每前进一分,都感到自身的存在在被剥离、被稀释。光线、声音、能量波动……所有常规的感知手段在这里都失去了意义,只剩下一种纯粹的、令人灵魂战栗的“无”。这不是空无,而是 actively 否定、抹除一切的“ active nothingness ”。
“织缕”网络传来的支撑感在迅速减弱。那些温暖的、关切的意念流,在触及这片黑暗的边缘时,就像投入深潭的石子,仅仅激起一丝微不足道的涟漪便沉寂下去。网络本身在这里也变得断断续续,仿佛被某种力量强行干扰、阻断。林小雨只能依靠自身,依靠刚刚融入的“基石”碎片中,那关于“终结”与“循环”的古老法则,来对抗这无所不在的湮灭之力。
她的水晶躯壳表面,金芒在黑暗的侵蚀下明灭不定,裂痕中仿佛有细碎的金色沙砾在流动,那是“基石”核心碎片在与“混沌”的本质进行着最直接、最凶险的规则层面碰撞。创造与终结,本是宇宙循环的一体两面,但此刻的“混沌”是被催生、被扭曲的畸形产物,其终结并非自然轮回的一部分,而是纯粹的、贪婪的吞噬与归寂。
痛苦不再是物理层面的,而是存在根基的动摇。林小雨感觉自己的意识仿佛被投入了绞肉机,每一个念头、每一段记忆都在被撕扯、被审视、被否定。她“看到”自己作为林小雨的过往碎片在黑暗中闪烁又湮灭,看到与林燃、芸姨并肩作战的场景如同褪色的壁画般剥落,甚至感受到自身“演化”之力的本源都在颤抖,似乎下一刻就要被这“混沌”解析、同化,成为其无序结构的一部分。
“不能…迷失…”
她死死守住灵台最后一点清明,那是“基石”碎片赋予她的,对生命循环本质的坚定认知——毁灭并非终点,亦是新生的土壤。她不再试图去“对抗”这片黑暗,而是尝试去“理解”它,用“基石”的视角去观察这畸变的终结法则。
她将意识沉入那片金色的碎片洪流中,不再被动承受信息冲击,而是主动去探寻、去共鸣。她“看到”了星辰的生灭,看到了文明的兴衰,看到了生命从单细胞演化至辉煌,再归于尘埃……所有的一切,都在一个宏大而有序的循环之中。终结,是为了让位给新的开始,是能量与物质形态的转换,而非彻底的、贪婪的吞噬。
而眼前的“混沌”,其核心缺失的,正是这种“让位”的秩序,它只取不予,只吞不吐,破坏了循环的平衡。
“引导…不是对抗…是…注入‘循环’的概念…”
一个极其危险的念头在她近乎破碎的意识中诞生。
她停止了前进,悬浮在这片黑暗的相对“中心”区域——如果这片连空间概念都模糊的地方有中心的话。她放弃了所有防御性的力量输出,将残存的“演化”之力、刚刚理解的“循环”法则,乃至自身作为独立意识存在的最后印记,如同编织一件献给虚无的祭品,缓缓地、毫无保留地向外“展开”。
这不是攻击,而是…展示,是沟通,是一种将自己作为“样本”,向这初生的、只有本能的“混沌”展示另一种可能性——存在与消亡,并非只有被吞噬这一种结局。
她演化出生命的萌芽,又亲眼看着它凋零;她构筑起璀璨的文明图景,又让它自然衰败;她模拟星火的燃烧与熄灭,月光的盈满与亏缺……一切都在生与死、聚与散之间流转。
这个过程极其消耗,也极其危险。她的水晶之躯变得更加黯淡,裂痕扩大,仿佛随时会彻底解体。意识更是如同风中残烛,摇曳欲灭。她感觉自己正在被同化,自我的边界越来越模糊,那“混沌”的黑暗似乎不再是外在的威胁,而正在变成她的一部分,或者说,她正在变成“混沌”的一部分。
就在她即将彻底失去自我,融入这片无尽虚无的前一刻——
变化,发生了。
那不断蠕动、吞噬一切的黑暗,似乎出现了一丝极其微小的“凝滞”。它并非停止了吞噬,而是在吞噬林小雨展示的那些“演化-消亡”循环景象时,速度微妙地减缓了一丝。那不定形的轮廓内部,那模糊的核心,似乎有极其细微的、类似“疑惑”的波动一闪而逝。
它本能地感知到,这个正在被它同化的“存在”,所展示的“消亡”模式,与它之前吞噬的秩序之力、生命能量都不同。这种消亡,内部似乎蕴含着某种……它无法立刻理解,却隐隐觉得“熟悉”甚至“舒适”的韵律。
就是这一丝凝滞!这一丝本能的“疑惑”!
林小雨抓住了这万亿分之一秒的机会!
她将“基石”碎片中关于“循环”的法则,连同“织缕”网络残存的、无数意识对“存在”的渴望与坚持,凝聚成一道无比尖锐、却又无比纯粹的意念之刺——不是攻击性的,而是“定义”性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