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不再是死亡的仆从,而是新生的摇篮。
回响之间的阁楼,如同风暴眼中唯一安宁的孤岛,悬浮在无边无际的、灰白色的废墟之海深处。昏黄的小灯稳定地散发着光芒,将温暖涂满每一寸被仔细擦拭过的木质地板和清理干净的杂物堆。空气中原有的腐朽气息被一种淡淡的、类似阳光与草木混合的清新气味取代,那是源初孢子微弱却顽强的生命气息。
林小雨的意识体悬浮在窗前,如同一位守望者,乳白色的眼眸静静“注视”着窗外。她的感知如同无形的触须,细致地蔓延出去,掠过冰冷坚硬的金属残骸,探入阴暗扭曲的缝隙,追踪着那些被她播撒出去的、微小的希望火种。
进展…极其缓慢,却真实可见。
在一些背风、相对“湿润”(可能是某些残骸内部冷凝的水汽)的角落,那些散发着微弱乳白色荧光的苔藓,已经不再是零星的点缀。它们如同最耐心的织工,用几乎无法察觉的速度,缓缓连成了一小片、一小片薄薄的“光毯”。
它们附着在锈蚀的舰桥观察窗边缘,如同为其镶上了一道柔和的银边;它们生长在一截断裂的巨大炮管内部,仿佛为其注入了新的生命脉络;它们甚至在一些巨大骸骨的眼眶中悄然滋生,柔和的光芒取代了昔日的死寂,带来一种诡异却动人的宁静。
这些微光苔藓不仅仅是装饰。林小雨能清晰地感知到,它们正在以一种极其缓慢却坚定的方式…净化着周围的环境。
它们细密的菌丝深入金属和岩石的微观缝隙,分泌出某种特殊的酶,中和着残留的辐射尘埃和惰性污染粒子;它们通过微弱的光合作用,释放出纯净的氧气和富含生命能量的微小波动,一点点驱散着这片死域中令人窒息的衰败气息;它们甚至…在极其缓慢地…分解、吸收着那些沉淀了亿万年的、冰冷的怨念碎片,将其转化为自身生长的养分,同时也让这片空间的“氛围”变得更加平和。
生命…正在这片被遗忘的坟墓上,重新…扎根。
虽然范围还很小,力量还很微弱,但这无疑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开始。这是一个生态系统重建的最初萌芽,是由她亲手播下的、源自真正源初之泉的星火。
林小雨的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慰藉和一种沉静的力量。她不再急于离开,不再被外界的危机感时时刻刻鞭挞。她明白了父亲和“零”最终将她指引回这里的深意——这里不仅是避难所,更是一个可以让她实践所学、积蓄力量、见证生命奇迹的…试验田和摇篮。
她的目光从窗外收回,落在阁楼内部。
角落那只陶土花盆中,那架洁白的纸飞机静静矗立,散发着芸姨那微弱却温暖的意识波动,如同这座孤岛中永不熄灭的暖炉,带来家的安宁。
而在她意识最深处,那一点属于哥哥林燃的微弱印记,在源初之力和这片空间逐渐改善的环境温养下,也似乎…变得更加稳定了一些。虽然依旧没有苏醒的迹象,那空洞感依旧存在,但那核心的守护星火,似乎燃烧得…稍微明亮了那么一丝。
希望,如同涓涓细流,缓慢却持续地汇聚着。
她开始有计划地运转自身的力量。每日,她会定时将自身与源初之泉同源的意识扩展出去,如同进行一场冥想,引导着外界的光海之力(尽管相隔无尽时空,但那同源的联系似乎能让她汲取到一丝微弱却纯净的补充),同时将这份力量转化为更适宜播撒的生命孢子,细致地“灌溉”着窗外那片废墟。
她也会花费大量时间,沉浸在林天航和“探索者7号”留下的那些残缺数据之中。那些关于“初”的起源、关于“零”的悲愿、关于腐土本质、关于宇宙古老秘辛的碎片化信息,如同一个巨大的拼图,她耐心地整理、分析、尝试理解。
越是深入,她越是感到一种巨大的沉重和责任。“初”的错误并非一日之寒,腐土的蔓延也早已深入多个维度。要真正扭转这一切,需要的不仅仅是力量,更是智慧、耐心和对生命本身深刻的认知。
她仿佛能透过这些冰冷的数据,看到父亲当年伏案研究时紧锁的眉头,感受到他发现真相时的震惊与痛苦,体会到他最终选择牺牲自己为她铺路时的决绝。
她不能辜负。
日子,就在这种宁静而规律的“守望”与“学习”中悄然流逝。时间在这里失去了精确的意义,只有窗外苔藓光毯的缓慢扩张,标记着生命的进程。
偶尔,她会感知到极远处废墟深处传来的、令人不安的能量波动——或许是某些残存的朽渊吞噬者在活动,或许是其他未知的危险在游荡。但她所在的这片区域,因着“初”力量的消退和生命苔藓的净化,似乎暂时形成了一片相对安全的“绿洲”,那些波动并未靠近。
然而,宁静…从来都是风暴的前奏。
这一日,林小雨如同往常一样,将意识沉浸于一份关于方舟早期“文明观察协议”的残缺数据中。这份数据似乎记录了“初”在尚未完全失控前,对某个新生碳基文明的观测日志,其冷静详实的笔触下,隐隐透着一丝…近乎“好奇”的观察,与后期那种纯粹的冰冷漠然截然不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