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当地百姓向太子哭诉,状告秦王种种不法,称其强行兼并田地,将抗命不从的百姓尽数**,弃尸于山谷之中。”
“殿下……曾亲赴那处山谷察看,归来后便斥责了秦王,将土地发还百姓,并责令秦王改正。”
朱元璋目光一凛——竟与秦王朱樉有关?!
他心头大怒:这逆子竟做出如此多不法之事,枉费自己委任他为宗人令!
但朱元璋尚存一丝理智,此事究竟是秦王蓄意为之,还是纯属意外,必须查个水落石出。
他深吸几口气,强压怒火,对蒋瓛下令:
“命你率锦衣卫严查此事背后真相,若查不清……你该知道后果!”
蒋瓛自然明白此事关系重大。自秦王被牵扯进来,案情已愈发复杂,甚至隐隐失控。
若不能查明真相、揪出真凶,恐怕朱元璋绝不会轻饶自己。
蒋瓛领命后,立即率领锦衣卫精锐火速赶往秦王封地,重点查访那些曾向太子告状的百姓。
朱元璋独坐龙椅,心中凄惶。马皇后早逝,那时他尚可安慰自己还有太子朱标。
朱标秉性仁厚,颇有马皇后遗风,更被朱元璋悉心培养为储君,令他自觉后继有人。
可如今,多年栽培的太子骤然离世,自己年事已高,又去哪再找一个朱标?
眼下连太子之死都与秦王脱不开干系,这教他如何放心将权柄交予其他儿子?只怕他们早已各怀心思!
原本朱元璋打算迁都之后便退位为太上皇,将国政尽付朱标。
他也深知自己执政期间诛戮过重,早传位于宽仁的朱标,正可刚柔相济,安定朝野。
可如今,自己的儿子、自己的**,竟这样去了——还是因瘟疫而死!
若此事传扬出去,恐有宵小诽谤太子清誉,恶意中伤。
故朱元璋只得严守秘密,对外只称太子偶感风寒病逝。
此举亦为试探:太子之死背后是否有人操纵?若有,他便明松暗紧,彻查到底!
若真查出有人暗中作祟,朱元璋定不轻饶,必以重刑严惩!
蒋瓛一路疾驰抵达西安,悄然暗访,密查太子临终前所接触之人。
这任务绝不轻松。太子沿途见过的官吏与平民数不胜数,若要逐一查清所有人的底细,就算蒋瓛拼上性命也绝无可能完成。
不过蒋瓛稍作尝试便意识到不能如此追查,转而调整了方向——既然太子接触疫症的地点就在山谷一带,那便查清是谁最先向太子禀报此事,又是谁在背后怂恿百姓面见太子鸣冤告状!
此事并未耗费蒋瓛太多精力。他刚抵达山谷附近,便见道旁有人正在哭丧。蒋瓛命人近前探听,旋即大惊失色——死者竟是瘟疫患者,且极可能在面见太子前就已染病!
蒋瓛立即传唤那名丧夫的妇人细问情由。妇人抽泣着道出原委:自太子抵达秦王封地,便有人暗中透露太子身份,宣扬太子仁德,鼓动他们状告秦王侵田之罪。太子朱标确实仁厚,亲自勘验后便将强占的田地归还百姓,并承诺免赋三年。
感激的百姓不顾酷暑跪拜在太子行辕前叩谢,朱标深受感动,亲自劝返众人。可妇人的丈夫归家后便突发恶疾去世,眼看苦尽甘来却撒手人寰,妇人才在坟茔前悲恸哭灵。
蒋瓛听得脊背发凉。此事背后暗藏太多玄机:何人能精准掌握太子行踪?为何持续煽动百姓面见太子?这妇人丈夫分明身染瘟疫,不论是在面见太子前后感染,幕后唆使之人都必定包藏祸心!
第200章 彻查到底
身为锦衣卫指挥使,蒋瓛自有其手段。既然察觉有人利用瘟疫谋害太子,他便着手追查首批感染者。无论幕后黑手是谁,动用如此丧尽天良之计,必将面临灭顶之灾。
蒋瓛已立誓彻查到底。瘟疫蔓延危害极大,更易引发民乱,加之涉及太子死因,由不得他不谨慎。此时市井已流传谣言,称百姓福薄承受不起秦王田地,被地气反噬而亡。这般言论在明眼人看来破绽百出,但愚民竟信以为真,甚至有人主动请秦王收回土地——若依此推断,秦王的嫌疑反而更深了!
蒋瓛雷厉风行,很快查得附近数百民众感染瘟疫,其中曾面见太子谢恩者约百余人。通过锦衣卫明暗查访,最终锁定了最早染病的嫌疑人。
据家人所述,他本是个樵夫,那日上山砍柴时,看到山谷中有许多动物 ** 。
他原想拾些肉回家,但因鸟兽的肉已经腐烂,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此人在生前曾将此事当做趣闻告诉他人,还曾喝过那条山溪的水。
虽然他如今已不在人世,但蒋瓛查到的消息却耐人寻味——他自山谷返回后,便有人拉他去向太子谢恩。
这些人又是如何断定他已染上瘟疫的呢?
蒋瓛进一步追查发现,所有前往向太子谢恩的百姓,都曾在丢弃动物 ** 的山脉附近活动。
实际上,阴谋者并不确知这些人是否已经染疫,他们所赌的不过是概率——只要其中一两人染病,太子就难逃瘟疫的毒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