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上统考的硝烟渐渐散去,成绩如同深秋的落叶,最终飘落尘埃。消息是林老师在一个寒风凛冽的早晨带回教室的。她站在讲台上,脸上带着一丝如释重负的笑意,那笑意在冬日清冷的空气中显得格外温暖。
“同学们,”她的声音清晰地回荡在安静的教室里,“镇上学校评比的结果出来了。”
几十双眼睛瞬间聚焦在她身上,带着紧张和期待,尤其是参加了统考的吴普同、王小军等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我们西里村小学,”林老师顿了顿,目光扫过全班,带着自豪,“获得了全镇小学评比总分第三名!”
“哇——!”短暂的寂静后,教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和掌声!第三名!这对于一个偏远的村小来说,绝对是个值得骄傲的成绩!张二胖拍得巴掌最响,好像这荣誉也有他一份似的。王小军的脸上露出了笃定的笑容。
林老师抬手示意安静,笑容更深了些:“这个成绩,离不开所有同学的努力,更离不开代表我们学校参赛的十几位同学的出色发挥!尤其是王小军同学,他的数学成绩是全镇四年级单科第二名!为我们学校争得了重要分数!”
王小军在热烈的掌声和羡慕的目光中微微红了脸,但腰板挺得更直了。
“还有吴普同同学,”林老师的目光转向他,带着温和的赞许,“语文成绩进入了全镇前三十名!作文《我的家乡》写得非常生动,得到了阅卷老师的表扬!”
吴普同的脸“腾”地一下红透了,比熟透的柿子还红。他感觉一股热流从心底涌上头顶,整个人都晕乎乎的。全镇前三十!作文被表扬了!他第一次因为学习,感受到如此强烈的、被认可的喜悦!他下意识地挺直了腰背,迎接着同学们投来的目光,那目光里有羡慕,有祝贺。这一刻,秋假收玉米的疲惫、选拔考试的煎熬、镇上统考的紧张,都化作了沉甸甸的甜蜜。他偷偷看向林老师,林老师也正看着他,眼神里满是鼓励。他知道,自己终于在这条“灯下的路”上,迈出了坚实而光亮的一步。
学校的喜讯像一阵暖风,吹散了冬日的寒意,也悄然拉开了腊月的序幕。西里村的上空,年味如同袅袅升起的炊烟,一日浓过一日。家家户户的院子里,挂起了风干的鸡鸭鱼肉,飘出了煮肉的浓香。女人们聚在一起,手里纳着鞋底,嘴里唠着家长里短,话题总也绕不开年货的准备。孩子们则像撒欢的小狗,在村巷里追逐嬉闹,捡拾着偶尔零星炸响的鞭炮,空气中弥漫着硫磺的微香和对新年的无限憧憬。
吴家的院子里,也早早开始了年事的操劳。李秀云成了最忙碌的人。灶房里,大铁锅咕嘟咕嘟地炖着大块的猪肉和猪头,浓郁的肉香霸道地弥漫开来,勾得人馋虫直冒。弟弟家宝像个小尾巴,围着灶台转,眼巴巴地望着锅里翻滚的肉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妹妹小梅则帮着母亲清洗泡好的粉面,为灌肠做准备。
吴普同也没闲着。他负责带着弟弟妹妹打扫院子,把积攒的落叶和杂物清理干净。他还爬上梯子,帮着父亲吴建军把房顶上晾晒的最后一批红薯干收下来。干冷的北风吹在脸上生疼,但想到即将到来的新年,心里却是暖烘烘的。
这天下午,吴建军套上那件平时舍不得穿的半新棉袄,对李秀云说:“秀云,我出去一趟。”
“干啥去?快过年了,家里一堆活呢。”李秀云正忙着往灌好的肠衣上扎眼,头也没抬。
“办点事,一会儿就回。”吴建军含糊地应了一声,又看向吴普同,“同同,看好弟弟妹妹,别乱跑。”
吴普同点点头,心里有点疑惑。爹很少这样神神秘秘的。他看着父亲推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出了院门,消失在村道的拐角。
时间一点点过去。灶房里飘出的肉香越来越浓。吴普同带着家宝和小梅在院子里玩“跳房子”,心思却有点飘忽。爹到底干啥去了?
就在天色渐暗,暮霭开始笼罩村庄的时候,院门外传来了自行车轮碾过冻土的“咯吱”声,还有父亲略显沉重的脚步声。紧接着,一个与往常不同的、带着点金属摩擦的细微声响传了进来。
“爹回来了!”吴小梅眼尖,第一个喊道。
三人立刻丢下画在地上的格子,冲向院门口。
只见吴建军正费力地把自行车推进来。自行车后座两侧的货架上,赫然绑着一个方方正正的、用厚纸箱严实包裹着的大物件!纸箱上印着几个模糊的黑色大字和图案,隐约可见“飞跃牌”、“14英寸”等字样。
“爹,这是啥?”吴普同好奇地问,心里隐隐有个猜测,却又不敢相信。
家宝已经扑上去,用小手指戳着硬邦邦的纸箱:“大盒子!爹,里面是啥好吃的?”
“去去去,就知道吃!”吴建军脸上带着一种罕见的、混合着兴奋和疲惫的笑容,他小心翼翼地解开捆扎的麻绳,“秀云!快出来搭把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