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卖得很顺利,不到中午,案板上的肉就所剩无几了。吴建军掂量着手里那厚厚一沓沾着油渍的毛票和块票(当时有面额一、二、五、十元的纸币,俗称“块票”),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李秀云小心地把钱收进贴身的布口袋里,按了按,心里踏实了大半。
“走,办年货去!”吴建军拉起板车,声音都轻松了许多。
接下来的“扫货”之旅,对吴普同和小梅来说,简直像闯进了阿里巴巴的宝藏洞!
**年货大采购:**
1. **香烛纸马铺:** 先买最重要的祭祖用品。红彤彤的蜡烛、成捆的线香、厚厚一沓印着“冥国银行”和各种神像的“烧纸”(黄表纸)、几叠用金箔银箔叠成的“元宝”,还有印着门神秦琼、尉迟恭的粗糙年画。空气里弥漫着香烛和纸张特有的味道。
2. **鞭炮摊:** 这里是男孩的天堂!长长的摊位上挂满了红彤彤的鞭炮串,从手指粗的小鞭儿到碗口粗的大雷子,还有能蹿天的“二踢脚”(双响炮)、在地上打转的“地老鼠”、喷出彩色火花的“滴滴金儿”。摊主为了招揽生意,不时点燃一个小鞭儿,“啪”的一声脆响,吓得女人们尖叫,孩子们却兴奋地拍手。吴建军在吴普同眼巴巴的注视下,买了一挂一百响的小鞭儿(舍不得买大的),又单独买了十几个小炮仗给吴普同拆着玩,还给小梅买了一小把拿在手里点燃的、呲呲冒金星的“滴滴金儿”。吴普同攥着那几个小炮仗,像得了宝贝,立刻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3. **副食杂货摊:** 这里香气扑鼻。散装的水果硬糖(红的、绿的、黄的)装在巨大的玻璃罐里,闪着诱人的光。成袋的瓜子、花生堆得像小山。黑褐色的柿饼子表面结着白霜。还有成板的、用粗糙黄纸包着的块状红糖,以及珍贵的白砂糖。李秀云称了半斤水果糖(各种颜色混装),一斤瓜子,一斤花生,又咬牙买了一小包白砂糖,准备过年蒸糖包用。吴普同和小梅的眼睛死死盯着那装糖的罐子,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4. **布匹摊:** 这是今天的重头戏!长长的摊位上,一卷卷色彩鲜艳或朴素厚实的布匹整齐码放着。有厚实的“劳动布”(牛仔布前身)、结实的“卡其布”、鲜艳的“花哔叽”、滑溜溜的“的确良”(涤纶)、还有冬天御寒的厚棉布。李秀云带着孩子们挤在摊位前,手指仔细地摩挲着布的厚度和质感,眼睛飞快地比较着花色和价格。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 **吴普同的新衣料:** 李秀云看中了一卷深蓝色的“劳动布”,厚实耐磨,适合男孩子摸爬滚打。又挑了一块军绿色的“卡其布”,打算给吴普同做件仿军装款式的上衣,这是当时男孩子们最时髦的梦想。
* **吴小梅的新衣料:** 给妹妹小梅则挑了一块红底带白色小碎花的棉布,鲜亮喜庆,适合做件罩衫。又选了一块粉色的“花哔叽”,做条裤子。
* **吴家宝的新衣料:** 弟弟家宝长得快,李秀云选了一块柔软厚实的深红色绒布,准备做件连体的“爬爬服”,既暖和又方便。
看着母亲和摊主你来我往地“斗智斗勇”,最终用满意的价格扯下了足够做三件新衣的布料,吴普同和小梅的心也跟着飞扬起来。那卷军绿色的布,在吴普同眼里,仿佛已经变成了一件威风凛凛的小军装!
5. **其他零碎:** 又买了写春联用的大红纸和墨汁(准备请村里有文化的赵老师写);一小瓶酱油、一小瓶醋;几块洗衣服的臭肥皂;几盒最便宜的火柴;甚至还在一个卖土产的山货摊上,用鸡蛋(从家里带的)换了一小包干蘑菇和一把粉条,准备过年炖肉用。
板车上渐渐堆满了年货。吴建军拉着车,李秀云挎着篮子,里面装着更怕压的糖果和布匹。吴普同和小梅的任务,就是紧紧跟着父母,手里紧紧攥着属于自己的“财产”——吴普同兜里是那几个小炮仗和几颗母亲刚塞给他的水果糖;小梅手里则宝贝似的捏着那几根“滴滴金儿”。
集市的热闹渐渐被甩在身后。日头偏西,该回家了。满载而归的一家人,踏上了回西里村的归途。板车比来时沉重了许多,但吴建军拉车的步伐却格外轻快。李秀云不时回头看看车上的年货,摸摸贴身口袋里的余钱(虽然所剩无几,但该办的都办了),脸上是满足而疲惫的笑容。
吴普同和小梅跟在车旁,早已没了来时的兴奋雀跃,小脸上写满了疲惫,但眼睛依旧亮晶晶的。吴普同嘴里含着一颗舍不得吃的红色水果糖,那甜蜜的滋味一直蔓延到心底。他时不时偷偷把手伸进兜里,摸摸那几个冰凉的小炮仗,想象着过年时点燃它们的快乐。他更惦记的,是车子上那卷军绿色的布——他的新衣服!他仿佛已经看到自己穿着崭新的“小军装”,神气活现地站在小伙伴面前的样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