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希的生日在深秋。
随着日期临近,秦韵开始悄悄筹备礼物。
她不想送那些昂贵却缺乏心意的东西,她想要送他一件独一无二的礼物。
一个念头在她心中渐渐清晰。
为他制作一幅瓷板画。
她知道,钱希那份对父母的思念和爱,被深藏了起来。
她先是找了个借口,从刘芳芳那里小心翼翼地翻拍了一张最清晰、构图也最温暖的全家福照片。
然后,便是漫长的准备工作。
瓷板画不同于普通绘画,需要在素烧过的瓷板上用特制的釉料进行绘制,再经过高温烧制。
釉料在烧制前后颜色变化很大,极其考验对色彩和火候的把握。
而且,这是人像,对形准和神韵的要求极高。
首先是在纸上反复打草稿,勾勒轮廓,捕捉神态。
她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闭上眼睛,那一家三口的笑容都能清晰地浮现在脑海里。
然后是在准备好的素烧瓷板上,用纤细的勾线笔蘸着深褐色的釉料,小心翼翼地勾勒出轮廓。
每一笔都屏息凝神,生怕画错。
钱希父亲带着笑意的眼神,母亲温柔垂落的发丝,还有钱希现在的样子……她尽力去还原。
勾线完成,等待釉料干透,便是更考验耐心的填色阶段。
她用各种矿物颜料调配出肌肤的暖色调,父亲衬衫的浅蓝,母亲裙子的米白,背景那柔和的光晕……釉料浓稠,上色需均匀,不能有笔触痕迹,也不能覆盖之前勾好的线条。
她像对待最精密的仪器,一点点地涂抹,一层层地叠加。
这个过程漫长而孤独。
有时,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直到脖颈酸痛,眼睛干涩。
但看着瓷板上那一家三口的形象从模糊到清晰,从黑白到拥有色彩,一种奇异的满足感和神圣感支撑着她。
偶尔,钱希来接她,会发现她眼睛有些红,会心疼地问。
“是不是太累了?别总是忙到这么晚。”
秦韵总是摇摇头,借口说在尝试新的釉色,有点难度。
钱希不疑有他,只会更体贴地帮她按摩肩膀,或者霸道地直接把她拉走,带她去吃好吃的,让她放松。
这种带着小秘密,为他精心准备惊喜的感觉,让秦韵心里充满了甜蜜的负罪感和期待。
最难的部分是烧制。
瓷板画需要经过至少两次烧成,甚至更多。温度的控制至关重要,稍有偏差,颜色就可能完全偏离预期,甚至前功尽弃。
在钱希生日前一周,秦韵终于完成了绘制。
她将这块承载着她无数心血和情感的瓷板,小心翼翼地放入电窑中,设定了精确的温度曲线。
窑门关上的那一刻,她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
这一次烧制,需要整整二十个小时。
这二十个小时,她几乎坐立难安。
时不时就要去看一眼窑炉上的温度显示,心里默默祈祷。连岁岁都看出了她的异常。
“店长,你最近是不是在做什么大作品啊?感觉你好紧张。”,岁岁好奇地问。
秦韵只能含糊地应过去。
钱希也察觉到了她细微的焦虑,但只当是店铺或者创作上遇到了瓶颈,并没有过多追问,只是用更多的陪伴和无声的支持来安抚她。
终于,窑炉停止工作的提示音响起。
等待窑内温度自然下降到可以开启的程度,又是一段煎熬。
当秦韵戴着厚厚的手套,缓缓打开窑门时,混合着热浪和成功喜悦的气息扑面而来。
她小心翼翼地将那块依旧温热的瓷板取出来,放在铺着软布的工作台上。
光线落在瓷板上的一瞬间,秦韵屏住了呼吸。
成了!
釉色完美地呈现了出来,比她预想的还要好。
色彩温润饱和,如同覆盖了一层晶莹的琉璃。
钱希父亲的眼神温和而坚定,母亲的笑容温柔,钱希现在的意气风发。
高温淬炼,非但没有摧毁这份美好,反而赋予了它永恒的特质。
秦韵看着这幅瓷板画,眼眶微微湿润。
她成功了。
她将那个瞬间,那个充满爱的家庭,成功地封印在了这坚硬的瓷器之上,它将不再随时间褪色。
她仔细地将瓷板画清洗干净,配上一个特意定制的、线条简洁的深色实木画框。
装裱完成后的效果更是出乎意料的好,沉静的木质边框更加突出了瓷画本身的温润与光彩。
她将这份精心准备的礼物妥善地放好,等待着生日那天的到来。
喜欢捏光的猫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捏光的猫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