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渊立刻蜷身缩进一个半埋在地下的巨型齿轮箱的阴影里,屏住呼吸。
很快,两架造型如同巨大金属蝙蝠、腹部闪烁着红色扫描灯的无人机,发出低沉的嗡鸣,从低空掠过、带起的风吹动了地上的尘埃。
等无人机远去,林渊才继续行动。
他发现自己对身体的掌控力,在经历了之前的极限压榨后,似乎又精进了一丝。脚
步更轻、动作更协调,对周围环境的感知也越发敏锐。
他甚至能“听”到远处陨石坑里几只以辐射尘为食的甲壳虫在爬动。
这种在生死边缘挣扎带来的“成长”,不知是该庆幸还是悲哀。
一路有惊无险,约莫一个多小时后,他抵达了“星枢”指示的信号源大致地表区域。
这里是一片巨大的、如同被陨星撞击过的凹地,地面覆盖着厚厚的、颜色诡异的化学沉淀物,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硫磺和臭氧味。
凹地中央,耸立着一个早已废弃的、如同巨型烟囱般的钻探井架,井架底部是一个黑黢黢的、直径超过五十米的洞口,深不见底,仿佛直通地狱。
强烈的辐射读数让“星枢”不断发出警告。
【目标信号源确认位于该垂直通道下方,深度约800-850米。通道内壁检测到高强度合金结构及残余能量场,疑似人工改造。存在多层能量扫描网络。】
就是这里了,一个被伪装成废弃矿坑的“收割者”地下据点入口。
林渊没有贸然靠近洞口。
他绕着凹地边缘仔细探查,最终在距离洞口约一公里外的一处崩塌的岩壁下,发现了一条极其隐蔽的、被碎石和金属网半掩埋的通风管道。
管道直径约一米、锈蚀严重,但结构还算完整,向内延伸、倾斜向下,方向正好指向那个主入口。
通风管道,对于任何大型地下设施来说,这都是一个潜在的、也是往往被忽视的薄弱环节。
林渊没有丝毫犹豫,清理开入口的障碍,如同灵巧的猿猴般钻了进去。
管道内一片漆黑,充斥着陈年灰尘和某种机械润滑油的怪味。
他关闭了所有可能发出光亮的设备,仅依靠“星枢”提供的声波和热感成像在脑中构建出周围的环境,手脚并用地向下攀爬。
管道并非笔直,时有弯折和分叉。
林渊凭借着对那金属碎屑“印记”的微弱感应,以及“星枢”对气流和能量流动的分析,选择着最有可能通往核心区域的路径。
向下,不断向下,压抑,黑暗,唯一的声音是自己压抑的呼吸和衣物摩擦管壁的窸窣声。
在这种环境下、时间感变得模糊,孤独感和未知的危险如同冰冷的藤蔓,悄然缠绕上来。
不知爬了多久,前方隐约传来了微弱的声音,不是机械的嗡鸣,而是……模糊的人声?
林渊立刻停下动作,将感知提升到极致。
“……第三批‘货物’已送达‘净化室’,生命体征稳定,符合‘共鸣’基础要求。”一个冷漠的、带着电子合成质感的声音说道。
“很好,‘主教’对这次的收获很满意,加快筛选速度、我们需要更多的‘载体’。”另一个略显尖锐的声音回应。
“明白,不过……地表的那次干扰……”
“不必担心、只是小麻烦,‘猎犬’小队已经去处理了,确保‘核心’的稳定才是首要任务,‘门’的开启、不容有失。”
对话短暂中止,只剩下某种设备运行的低沉嗡鸣。
“载体”?“核心”?“门”?
林渊的心脏微微收紧,这些词汇,与凯他们寻找的“共鸣体”、与“收割者”的劫掠行为,似乎串联起了一条模糊但危险的线索。
他更加小心地向前移动,终于在管道的一个检修口旁停了下来。
透过金属格栅的缝隙,一丝微弱的光线和更加清晰的对话声传了进来。
下面是一个相对宽敞的通道,墙壁是冰冷的合金,散发着消毒水的气味。
两名穿着灰色制服、佩戴着相同狰狞蝙蝠徽章(“收割者”的标志)的人员正站在一个控制台前交谈。
林渊的目光越过他们,投向通道深处,他的瞳孔猛地收缩了一下。
在通道尽头,是一个巨大的、被强化玻璃隔开的圆形空间。
空间中央,悬浮着一个约莫三米高的、不规则的多棱晶体。
晶体呈现出一种诡异的半透明状,内部仿佛有暗红色的、如同血管般的能量在缓缓流淌、搏动。
一股令人极度不适的、混合了混乱与秩序的威压,即使隔着玻璃和管道,也让林渊感到一阵心悸。
而在那晶体周围,整齐地排列着数十个休眠舱一样的透明容器。
每一个容器里,都浸泡着一个昏迷不醒的人,看衣着,有些是黑石星的居民、有些则像是过往的商旅或冒险者。
凯的那名被连同越野车一起抓来的护卫,赫然也在其中。
他们就是所谓的“货物”和“载体”?那晶体……难道就是“共鸣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