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康冬夜的寒意,并未因偶尔露面的稀薄阳光而消减多少。陆昶所居的城南小院,更是仿佛被这座城市遗忘的角落,寂静清冷。然而,在这片刻意营造的沉寂之下,主人的心潮却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澎湃与激荡。
案头那封来自天师道民间道派密信,已被他反复摩挲,其上的每一个字都如同烧红的烙铁,深深印刻在他的脑海之中。前凉覆灭,王猛之能,苻秦之势,慕容之稳,拓跋之野……北方棋局已然天翻地覆,一幅宏大而凶险的画卷在他眼前缓缓展开,那是一个力量正在急剧重组、孕育着无限可能也更充满毁灭风暴的全新世界。
反观自身,困守在这方寸之地,空有壮志与谋略,却如龙困浅滩,虎落平阳,只能眼睁睁看着时光流逝,机会错失。朝廷的猜忌,桓温的冷漠,王党的敌视,如同重重枷锁,将他牢牢钉死在建康这潭政治泥沼之中。
**必须破局!必须离开!**
这个念头前所未有的强烈。但去向何方?何处才是能让他这条潜龙挣脱束缚,重归大海的“外”?
他的目光再次落回那幅绘制精细的天下舆图。手指划过长江,掠过淮水,越过那片广袤而混乱的中原故地,最终,坚定地停顿在了地图的东北角——**青州、徐州之地。**
这里,是古之齐鲁,文化昌盛之地,亦是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冲。北扼幽燕门户,南屏江淮腹地,西窥中原逐鹿场,东临浩瀚大洋。地理位置之重要,不言而喻。
然而,正是这片理应成为江东王朝坚实屏障的土地,如今却成了地图上一块色彩暧昧、边界模糊的疮疤。自姚襄反复无常,北投慕容又南叛晋室,将青徐二州搅得天翻地覆、血流成河之后,朝廷的威信在此地便一落千丈。桓温的势力几次试图渗透,皆因阻力重重而难竟全功。
如今的青徐,几近半独立状态。建康的政令出了广陵便大打折扣。地方豪强拥兵自重,流民帅划地称雄,溃散的胡骑摇身变为盗匪,甚至还有前燕势力若隐若现的渗透。秩序崩坏,民生凋敝,各方势力犬牙交错,形成一个巨大而混乱的权力漩涡。
**但正是这混乱,这“脱离联系”,在陆昶眼中,却成了最大的机会!**
风险固然巨大,一步踏错便是粉身碎骨,被各方势力吞噬得骨头都不剩。但也正因其混乱,才意味着旧秩序的打碎,意味着有重新洗牌、另立规矩的可能!这里是一块权力的真空地带,一个未被建康或洛阳完全掌控的棋盘!对于他这样一个在中央失势、却拥有军功威望和非凡谋略的人来说,这里或许是唯一能让他摆脱棋子命运、跃升为棋手的舞台!
若能在此地立足,凭借其洛阳积累的赫赫军威震慑群小,以其灵活的手腕整合豪强流民,以其战略眼光经营这块根据地…北可密切监视甚至牵制强大的前燕,西可伺机介入中原乱局,南可成为拱卫江东的坚强壁垒,甚至…在未来的某一天,或可成长为一支足以左右天下大势的独立力量!
思路愈发明晰,目标已然确定——青徐之地!
然而,热血过后,是冰冷的现实。他如今的身份是“养病”的散骑常侍,无诏不得离京,更无权无兵。想要朝廷主动将他这颗“弃子”重新放到青徐那般重要的棋位上,无异于痴人说梦。
能帮他实现这近乎妄想计划的,放眼整个建康,唯有一人——**隐居东山的谢安,谢安石。**
唯有谢安,拥有足以撼动朝堂的崇高声望;唯有谢安,拥有能看清天下大势的深邃智慧;也唯有谢安,或许能理解并认可他这份看似疯狂却蕴含生机的计划。
但请动谢安出山,并说服他为自己这敏感人物去争取青徐之位,其难度不亚于直接去说服皇帝。谢安隐居多年,超然物外,岂会轻易为了他而卷入这浑水泥潭?他必须拿出足以打动谢安的理由,并以最巧妙的方式提出。
陆昶在书房中踱步良久,窗外日影西斜,他终於坐下,铺开一张素笺,提笔蘸墨。他并未直接写信求助,那太过愚蠢,也绝无可能成功。
他以请教学问、探讨国事为名,下笔极其恭敬。先是诚挚感谢谢安日前“重耳在外”的点拨,称自己如醍醐灌顶,获益匪浅。随后,他笔锋悄然一转,以一种忧国忧民的士人口吻,谈及对北方剧变的“深切忧虑”,尤其着重强调了**苻秦鲸吞凉州后,兵锋之盛,已隐然有南顾之势。而青徐之地,作为江东最关键的北方屏障,其当前混乱失控、豪强林立、政令不通的状态,简直是开门揖盗,一旦北方铁骑南下,此地必将望风而降,届时江淮危矣,建康危矣!**
他痛心疾首地写道:“如此膏腴之地、战略重镇,竟沦为无主之野,无人镇抚,无一忠勇干练之臣愿往、能往!朝廷诸公醉心清谈,忙于内斗,竟视此心腹大患于不顾,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最后,他巧妙地引向谢家,高度赞扬了谢氏子弟如谢玄等人的“忠勇与才干”,感慨“若使谢家麟儿此等俊杰,能于此时为国前驱,前往青徐这等艰难之地,历练磨砺,收拾河山,必能有所作为,不负韶华,亦不负国家厚望。”
通篇没有一字提及他自己想去,更没有直接求谢安举荐。他只是精准地描绘了危机,突出了青徐的重要性与无人可用的困境,最后将“为国举贤”的闪光灯打在了谢家年轻一代的身上。
这封信,既展示了他陆昶绝非庸碌之辈,其眼光与担忧与谢安不谋而合;又将问题提升到了关乎国家存亡的高度,赋予了后续行动以最大的正当性;更重要的是,它巧妙地将一个艰难的选择题,连同巨大的责任感和可能的机会,一起摆在了谢安面前——国家需要人去青徐力挽狂澜,而您谢家,素有忠义之名,门下又有才俊,是否愿意为此危局挺身而出?
信写毕,封缄,交由绝对可靠的亲随,务必亲手送入谢府。
信使离去后,小院重归寂静。陆昶独立庭中,仰望苍穹,疏星初现。他知道,种子已经播下,接下来便是等待。等待那位东山智者,如何落下这足以影响天下棋局的关键一子。
建康的夜色,依旧温柔富贵,但其下涌动的暗流,却因这一封小小的信函,而悄然改变了方向。一场以青徐之地为目标的、错综复杂的政治博弈,即将拉开序幕。而陆昶,这位看似已被边缘化的棋手,正以其非凡的胆识和谋略,试图将自己重新推回棋盘的中心位置。
喜欢东晋风华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东晋风华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