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闵那冰冷而固执的话语,如同一声闷锣,重重敲在所有人的心头,瞬间将方才那智慧交锋激起的灼热气氛打压下去。
是啊,德行有亏,乡论不佳——这几乎是悬在所有寒门士子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是高门显贵用以维护壁垒最常用、也最难以辩驳的利器。任你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只要这顶帽子扣实,一切前程便可能化为泡影。
周闵眼中闪过一丝得意,他死死抓住这最后的“杀手锏”,试图将陆昶重新拖回泥沼。堂内气氛骤然变得压抑而紧张。
顾雍的眉头锁得更紧,他虽不喜周闵这般纠缠,但“乡论清议”确是品评的重要一环,他亦无法全然忽视。
王坦之几乎要忍不住笑出声来,眼中重新燃起恶毒的快意。
寒门士子们的心再次提到了嗓子眼。
珠帘之后,贵女们也感受到了这急转直下的气氛。王璎轻轻“啊”了一声,眼中流露出惋惜。那位庾氏女郎则蹙紧了眉头。谢道韫的指尖再次收紧,她几乎要按捺不住起身——以她的才智,自然有一万种方法可以驳斥周闵的强词夺理,但她深知自己若开口,非但无益,反而可能给陆昶带来“倚仗门第”的攻讦。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
堂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却沉稳的脚步声。只见一名身着吴郡地方官服、风尘仆仆的佐吏,双手高高捧着一份卷轴,疾步而入,径直来到堂前,对着顾雍及众官躬身行礼,声音洪亮:
“报!吴郡太守府、吴郡中正联名呈送‘乡论品状’至此!乃为郡中待品士子陆昶之‘清议乡评’公证文书,请大中正及诸位明公过目!”
乡论品状?!而且还是郡太守与郡中正联名呈送?!
这一刻,满堂皆惊!
这“乡论品状”乃是士子所在州郡官方对其平日德行、才学、声誉的综合评定证明,是中正定品时极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其重要性,远非零星“风闻”可比!
在这个关键时刻,吴郡官方的品状竟然送到了!这简直是雪中送炭!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份卷轴上。周闵的脸色瞬间变得极其难看,他万万没想到,陆氏家族竟然真的说动了郡守和郡中正,而且赶在这个节骨眼上将品状送达!这无疑是对他“乡论不佳”指控的最直接、最有力的回击!
顾雍精神一振,立刻道:“呈上来!”
属吏连忙接过卷轴,恭敬地送到顾雍案前。顾雍展开卷轴,快速浏览,其上的内容迅速映入眼帘:
“…吴郡陆昶,少孤,然励志向学,手不释卷…性沉静,寡言笑,然言必有中…侍亲至孝,闻于乡里(指对其早亡父母之哀思与祭祀)…待人宽厚,邻里有困,常施以援手,或代为书写信牍,或解囊相助,虽自身清贫,亦不改其志…精研典籍,尤重实学,于农桑、水利、刑名皆有涉猎,非空谈之辈…门楣之字,乃其丧亲痛彻、感怀身世、明志之作,乡中耆老皆言其志可嘉,非狂诞也…与方外之士交往,乃探讨学问,并无不法…郡中清议,于其才学品德,多有誉美,谓其‘志洁行芳,才器卓荦’…综其言行,乡论甚嘉,堪称楷模…”
这封由吴郡最高行政与清议权威联署的品状,用词严谨,评价极高,几乎将陆昶塑造成了一个德行无亏、才学出众、乡誉极佳的完美士子形象!尤其是对“门楣狂言”、“结交道人”等事,都给出了正面的、合乎情理的解释!
顾雍看完,缓缓合上卷轴,目光深邃地看了一眼周闵,然后将卷轴递给身旁的品评官传阅。诸位品评官看后,神色各异,但多数人微微颔首。官方出具的品状,其分量远非捕风捉影的“风闻”可比。
周闵接过卷轴,只扫了几眼,脸色便由青转白,手指微微颤抖。他知道,在“乡论”这一项上,他已经彻底输了!对方准备得如此充分,时机拿捏得如此精准!
然而,他仍不甘心!品状虽佳,但“蛊惑谢氏公子”、“引人非议”这一点,品状并未提及,他仍可做文章!就在他绞尽脑汁,试图寻找新的攻击点时——
珠帘之后,一直静观其变的谢道韫,看到郡中品状送达,心中稍安,但见周闵神色变幻,知其仍不死心。又想到方才陆昶那惊艳才学竟因门第之故屡遭刁难,再看到堂下那些面如死灰、前途渺茫的寒门士子…
一股难以抑制的义愤与冲动,终于冲垮了她一直保持的冷静与矜持。
她忽然站起身!
这一举动,瞬间吸引了全场的目光!贵女席间一片低呼,连台上的顾雍、周闵等都愕然望来。
谢道韫无视身旁女伴拉扯她衣袖的动作,向前一步,走到珠帘边缘,虽未完全走出,但其清冷而坚定的声音,已清晰地传遍了大堂:
“顾公,诸位明公,小女子冒昧,本不应干预品评大事。然,适才观堂上之议,于心有所感,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她声音清越,如玉石相击,自带一股令人信服的力量。所有人都屏息听着,不知这位名满建康的谢家才女要说什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