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翠云的手艺大成,尹春梅也觉得应该给刘翠云一个更好的归处。
尹春梅和韩卫民经过四处考察,终于在朝阳门看上了一个铺子,立即盘了下来,进行了装修整顿。
新月饭店朝阳门分店的开业,成了四九城餐饮界的一件盛事。
鞭炮从街头响到街尾,红绸飘舞,宾客如云。
尹春梅和刘翠云都穿着崭新的旗袍,站在门口迎客,一个干练飒爽,一个清丽温婉,相得益彰。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韩卫民带来的“捧场团”。
他本人穿着一身得体的深色中山装,气度沉稳,而他身后跟着的五六位女伴,却是个个光彩照人。
这些女性各有风采,举止大方得体,她们的出现,立刻成了整条街最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了无数目光。
“卫民哥,你这……阵仗也太大了。”
刘翠云看着这群环肥燕瘦的美女,有些不好意思地低声对韩卫民说。
韩卫民淡淡一笑,声音平和地说道。
“都是朋友,听说新月开分店,你刘大厨掌勺,非要来见识一下。她们有的是报社的笔杆子,有的是文工团的台柱子,还有在妇联工作的,人脉广,让她们吃好了,比登广告还管用。”
尹春梅也笑着迎上来,心里面别提有多开心了。
“卫民,各位姐妹,快里面请!最好的雅间‘望月阁’给您留着呢!”
李彩桦,杨佳簇拥着韩卫民走进饭店,谈笑风生,瞬间给新店注入了一股鲜活而高级的生气。
她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新月饭店背景硬、人气旺、格调高。
后厨里,刘翠云深吸一口气,系紧围裙,拿起熟悉的炒勺。
今天,是她证明自己的关键时刻。范师傅作为总顾问,也在后厨坐镇,关键的大菜由他把关,但绝大部分炒锅,都交给了刘翠云和她带领的新团队。
灶火熊熊,锅勺碰撞,香气四溢,刘翠云目光专注,动作行云流水,已然有了大将风范。
开业宴席的菜品,是尹春梅、范师傅和刘翠云精心设计的,既保留了新月饭店传统的招牌菜,如范师傅的拿手“葱烧海参”、“九转大肠”,也加入了刘翠云自己琢磨创新的几道菜,比如借鉴了南方风味改良的“蟹粉狮子头”,以及用当季时蔬做的“清炒双冬”,口味清鲜,别具一格。
菜一道道送上,雅间里赞不绝口。尤其是那几位女客,对刘翠云创新的几道口味清淡、造型雅致的菜式格外青睐。
“这狮子头,肉质松化,蟹粉鲜而不腥,汤底清澈见底,真是绝了!”
一位在文化单位工作的女同志细细品尝后,由衷赞叹。
“是啊,比起那些浓油赤酱,这道菜更合我的胃口。没想到新月饭店的老师傅里,还有这样一位心思巧妙的巾帼英雄。”
另一位穿着连衣裙的女性附和道。
韩卫民听着众人的夸奖,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心里也为刘翠云的成长感到欣慰。
他适时地介绍道。
“这道菜,还有刚才那几道清爽的时蔬,都是今天掌勺的刘翠云师傅的创意。她可是我们范大师傅的亲传弟子,青出于蓝。”
这话更是引起了在座诸位女士的兴趣,纷纷表示要见见这位女厨师。
当刘翠云在尹春梅的陪同下,略显腼腆地来到雅间敬酒时,立刻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她的朴实、勤奋和天赋,在这些事业女性眼中,显得尤为珍贵和可爱。
这一顿饭,不仅满足了口腹之欲,更建立起一种微妙的欣赏与联系。
新月饭店新店开业即爆火,名声迅速传开。“美女如云”、“菜品惊艳”、“女厨师当家”……种种话题性元素,让它瞬间成为四九城餐饮界最炙手可热的新贵。
尤其是它时尚又不失传统的定位,吸引了大批干部、知识分子、文艺工作者以及追求新潮的年轻人。
而这股热潮,直接冲击到了仅仅相隔两条胡同的“小酒馆”。
小酒馆的老板徐慧真,是个同样精明强干的女人。
她的小酒馆以其地道的二锅头、实惠的家常小菜和充满市井烟火气的氛围,在过去几年也积累了不少老主顾,多是附近的街坊、拉车的脚夫、以及一些念旧的老酒客。
然而,新月饭店分店一开,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几乎把街上大半有消费能力的客源都吸走了。
小酒馆的生意一落千丈,往日的喧闹被一种冷清所取代。
看着对面新月饭店门口车水马龙,自己店里门可罗雀,徐慧真心急如焚。
她派人去打探了新月饭店的底细,很快,韩卫民的名字就摆在了她的面前。
得知新月饭店背后站着的是这位在四九城能量不小、且与各方关系都颇为融洽的韩卫民,徐慧真立刻明白,硬碰硬是不行的。
她是个务实且善于变通的人,思索再三,决定主动出击,找韩卫民谈一谈。
这天下午,徐慧真精心打扮了一番,既不显得过于刻意,又透着一股干练和利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