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林风于“墨凰号”机库进行战前动员的同时,墨凰释放的侦察机群,如同扩散出去的神经末梢,正将“三体-阿尔法”星系的初步面貌,一点点描绘出来。
最先传回详细数据的是对最近恒星——那颗橙红色伴星的观测。
它拥有一个狭窄的宜居带,内部环绕着一颗遍布陨石坑、被潮汐锁定的岩石行星,环境恶劣,毫无价值。
侦察机并未过多停留,将主要精力投向了更为复杂的黄白色主序星系统。
这个系统拥有四颗行星。最内侧是两颗灼热的岩石星球,被恒星炙烤得一片荒芜。
而位于第三轨道,处于星系宜居带内的,正是林风在会议上提到的“一号行星”。
更多的“蝉戟”侦察机如同幽灵般悄然抵近这颗星球。
高分辨率光学传感器、多频谱扫描仪、重力异常探测器……所有能用的侦查手段都被启用,数据如洪流般传回“墨凰号”进行处理。
墨凰的本体站在航母舰桥的全息星图前,紫眸中数据流飞速闪烁。
她优雅地抬起手,拨动着星图上不断完善的细节,眉头却微微蹙起。
“指挥官。”她的声音通过心灵链接直接传入林风脑海,带着一丝发现猎物的兴趣,“一号行星的初步扫描结果出来了。有点……意思。”
刚刚结束动员大会,正准备前往舰桥详细了解情况的林风精神一振:“说。”
“该行星体积约为地球的1.3倍,表面超过90%被海洋覆盖。大气成分以氮气、氧气为主,含有较高水蒸气和少量特殊卤化物气体,适合碳基生命呼吸,但长期接触可能对非本土生物黏膜有轻微刺激性。星球表面散落着大小不一的岛屿,最大的大陆块面积约等于澳洲。”
全息投影上,一颗被蔚蓝色海水包裹的星球图像逐渐清晰,上面点缀着绿色的斑块。
“星球上发现智慧文明迹象。”墨凰放大了几个沿海区域和大型岛屿的图像。
“检测到大规模城市聚落能量信号,结构显示其建筑多倾向于低矮、圆顶形态,似乎适应潮湿或偶尔的水淹环境。观测到有规律的电磁波通讯,信号编码方式原始,已开始破译。同时,在近地轨道上,发现了大量人造卫星和三个规模不小的空间站。”
图像被再次放大,可以模糊地看到那些建筑似乎多建于水畔或浅海,风格独特。轨道上的卫星如同围绕蜂巢的工蜂,数量惊人。
“能判断其文明等级吗?”林风沉声问。
“综合判断,处于我们母星曾经的信息时代末期,初步具备恒星系内行星际航行能力。其科技树似乎偏重于海洋工程、生物科技和轨道建造。未发现超越化学火箭的推进系统,未观测到能量武器迹象,空间站防御力量薄弱,以动能武器为主。”
墨凰冷静地分析着:“对我们而言,其威胁等级……极低。如同手持石斧的原始人,面对全身重甲的星际战士。”
林风看着那颗水蓝色的星球,眼神闪烁。一个发展到信息时代末期,甚至开始建设空间站的文明……其星球上必然积累了大量资源,其本身也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生命形态呢?”
“通过高精度光学扫描,捕捉到了该文明个体的影像。”墨凰切换了画面。
图像上,出现了一些模糊但特征明显的身影。它们大约一米五到一米七的高度,有着类似青蛙般的宽大头颅,硕大的眼睛位于头部两侧,皮肤呈现出湿润的、带有斑点的绿褐色。
四肢细长,指间似乎有蹼状结构。它们穿着材质不明的贴身衣物,在一些画面中,可以看到它们在水下灵活游动,或在湿润的陆地上快速行动时是跳跃式前进。
“两栖类人生物。”墨凰总结道:“暂命名为‘沼栖族’(Marshdwellers)。其社会结构和社会心理学分析需要更深入的观测和数据。”
就在这时,负责信号破译的“蝉戟”侦察机传来了新的信息。
“指挥官,截获到一段该文明内部的公开广播信号,已初步破译其基础语言逻辑。”墨凰的声音带上了一丝玩味:
“内容……是关于其一个轨道空间站进行物资调度的通讯。其语言中充满了对‘深海之宁静’、‘繁衍之池的庇佑’等概念的尊崇。但是……”
她顿了顿,调出了另一组数据,是侦察机对该星系更大范围的被动监听记录。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除了必要的导航、内部通讯等‘噪音’外,整个行星对外界,尤其是对恒星系外的宇宙空间,保持着一种……近乎死寂的沉默。没有像人类早期那样主动向星空发射携带友好信息的电波,其所有的外部探测设备,包括那些卫星和空间站,都处于一种‘被动接收’或‘谨慎聆听’模式,仿佛……害怕被什么东西听到。”
墨凰看向林风,紫眸中闪过一丝深邃的光芒:“指挥官,这个文明的行为模式,与一个正常处于技术爆炸前夕、渴望与外界交流的文明截然不同。它们更像是在……隐藏自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