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之后,林晚照将自己彻底投入了B组的训练和系统任务中,像是要用高强度的学习和实验填满所有思绪的空隙,将那个雨中决绝的背影和满腹的疑问强行压下。她完成了【实验巧思】的三个任务,设计出的“利用电容传感器测量微小位移”的方案甚至得到了王老师的高度赞扬,称其“构思巧妙,成本低廉,极具推广价值”。这份来自新环境的肯定,像一剂强心针,让她找回了不少自信。
然而,与A组,尤其是与沈倦的“隔绝”感,却并未因此消减。两个组像是运行在不同轨道上的星球,偶尔在食堂、在走廊擦肩,也多半是沉默。沈倦似乎比以前更加沉默寡言,周身笼罩着一层肉眼可见的低气压,眼底的倦色浓得化不开,偶尔与林晚照视线相撞,他会极其快速地移开,那速度近乎仓促,仿佛多停留一秒都会灼伤他自己。
这种刻意的回避,比之前的漠然更让林晚照感到刺痛和……不安。她隐隐觉得,他不仅仅是因为竞争或分组而疏远,更像是陷入某种巨大的、难以挣脱的困境之中。那个雨中的陌生男人和文件袋,像一片阴云,持续笼罩在她的心头。
这天,B组的训练内容是优化一个测量重力加速度g的创新实验方案。林晚照和吴浩一组,两人讨论了半天,在一个关于“如何精确测量摆球通过光电门瞬时速度”的细节上产生了分歧,争论不下。
“用微分法处理位移-时间数据,虽然直接,但误差会放大,”吴浩坚持自己的观点,“我觉得还是用能量守恒推导更稳妥。”
“但能量守恒要求忽略空气阻力,我们这个实验环境很难完全满足,”林晚照反驳,“微分法如果配合滤波算法,精度其实可以控制……”
两人正争得认真,都没注意到实验室门口不知何时多了一个人。
“测量瞬时速度,”一个清冷的声音突兀地插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可以尝试用高速摄影结合图像识别,提取像素位移,校准后计算。比光电门精度高一个数量级。”
林晚照和吴浩同时一愣,转头看去。只见沈倦不知何时站在门口,他穿着简单的白色衬衫,身形依旧挺拔,但脸色有些苍白,眼下带着明显的青黑。他并没有看他们,目光落在他们实验台那张画满草稿的纸上,仿佛刚才那句话只是他路过时,对某个显而易见技术问题的随口点评。
说完,他甚至没有停留,就像完成了一个微不足道的任务,转身便要走。
“沈倦!”林晚照几乎是下意识地叫住了他。
他的脚步顿住,却没有回头,背影显得有些僵硬。
实验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吴浩看看林晚照,又看看门口那个清冷的背影,明智地选择了沉默。
林晚照的心脏在胸腔里怦怦直跳,她深吸一口气,走到他身后几步远的地方,声音带着自己都没察觉到的微颤:“你……你怎么会来B组实验室?”她记得A组和B组的器材和训练项目是分开的。
沈倦沉默了几秒,才缓缓转过身。他的目光终于落在了林晚照脸上,那眼神很深,像是蕴藏着无数风暴的深海,疲惫,挣扎,还有一丝她看不懂的决绝。
“找王老师,”他言简意赅,声音低沉,“问个数据。”他的视线在她脸上停留了片刻,那目光复杂得让她心悸,仿佛有千言万语,最终却只化为一句近乎生硬的询问:“你们的方案,卡在速度测量?”
他居然在关心他们的问题?在这种他自身明显状态极差的情况下?
林晚照怔怔地点了点头。
“高速摄影……学校没有相应设备吧?”吴浩在一旁插话,提出了现实问题。
沈倦的视线终于从林晚照脸上移开,看向吴浩,语气恢复了平时的淡漠:“校科技创新社团有,可以申请借用。或者,”他顿了顿,目光再次扫过林晚照,“用两个已知间距的窄缝光电门,测时间差求平均速度,在摆角很小时,可近似为瞬时速度。这是折中方案。”
他给出了一个更实际、更巧妙的解决思路。说完,他不再给两人反应的时间,微微颔首,算是告别,随即转身,毫不留恋地离开了B组实验室,仿佛刚才那短暂的停留和那两句关键的点拨,只是一阵偶然吹过的风。
林晚照站在原地,看着他消失的方向,手里还捏着那张争论不休的草稿纸,心里却像是被投下了巨石的湖面,波澜骤起。他来了,留下了解决思路,然后又走了。整个过程不到三分钟,却在她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他那异常的状态,他那复杂的眼神,他明明自身难保却还是……下意识地给出了帮助?
这算什么?
带着满腹的疑问和一丝难以言喻的悸动,林晚照和吴浩按照沈倦提示的思路改进了方案,实验果然顺利了很多。晚上回到家,她还有些心神不宁。
奶奶正坐在窗边看报纸,昏黄的灯光洒在她花白的头发上,显得格外安详。她看到林晚照回来,放下报纸,慈祥地招招手:“晚晚,过来陪奶奶坐会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