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在这片乌沉珠内的空间中,陈明的心情逐渐好了一些,他四处乱逛了许久。
他东瞧瞧西看看,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然而,确实没有发现什么特殊的,能让他一眼就惊艳到的东西。
当然,这与陈明现在的见识也有些关系?
毕竟修真世界广袤无垠,奇珍异宝层出不穷,就算是有真正的好东西明晃晃地放在他面前,以他目前的眼界,也不一定认识。
不过,就在那略显陈旧的典籍室内,一本看似普通的桑皮纸书,却如同一道奇异的光,瞬间吸引了他的注意,让他大感兴趣。
毕竟,现在修真界中常见的是各种玉简,像这种特殊形式的典籍,还是十分少见的,尤其还是用桑皮纸,这种低劣粗糙的材质制作的。
说是桑皮纸,其实仔细端详之下,便能发现,这乃是用一种极为特殊的兽皮所制成。
只不过它的外形极为类似世俗凡人,用桑树皮制作出来的纸张,这才让陈明最初产生了错觉。
他怀着一丝好奇与期待,小心翼翼地翻开书页。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乾坤斩’三个字,那字迹古朴而苍劲,仿佛带着岁月的痕迹。
紧接着,下面便是讲述这种法术的施放技巧,还有灵力在体内的运行路线。
陈明一眼便看得出来,这种法术显然乃是处于草创阶段,行文不够流畅自然;
就好像是作者在创作时,思绪虽如泉涌,却在具体的表达上,有些力不从心,把握得不够精准。
其中有好几处都有明显的迟疑、修改的痕迹,像是作者在反复斟酌每一个细节。
但即便如此,整体的思路确是极为流畅,前后连贯、一气呵成,毫无阻滞之感的;
仿佛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虽有波折,却始终朝着一个方向奔涌。
陈明怀着敬畏之心,先大概通读了一遍,试图从这些略显粗糙的文字中,探寻其中蕴含的奥秘。
在乾坤斩的后面,还记录了两种法术,分别是‘缚仙索’和‘风行术’。
从记录的风格和纸张的新旧程度来看,这三种法术几乎是同时被创造了出来。
陈明不禁暗暗咋舌,能在同一时期创造出三种法术,不得不说这位创造者天资横溢、得天独厚,拥有着非凡的智慧与天赋。
果然,在这之后,还有一些创作者所作的简要文字说明,仿佛是为这段奇妙的创造之旅,添上了一段生动的注脚。
这篇说明称之为‘清风真人杂记’,其中详细记录有法术创立时的缘起及过程。
清风真人记录道:“予少小离家,怀揣着对修真大道的向往,毅然拜入‘餐霞派’王师座下。
在师门的悉心教导与自己的刻苦修炼下,修真初成。
那一刻,心中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如潮水般涌来,当即第一时间便踏上了返乡之路;
只为探望那思念已久的亲人,以便了却尘缘、一心向道,全身心地投入到修真大业之中。”
陈明读着这些文字,仿佛能感受到清风真人当年归心似箭的急切心情。
“然仙凡有别,这世间的残酷,往往是在不经意间显现出来吗。
当返回故里之后,方知双亲俱已故去。
那一刻,仿佛整个世界都崩塌了,徒自黯然神伤、怅然若失,心中的悲痛如铅块般沉重。
在安排好家中之事后,我怀着满心的失落与无奈,便即回山,从此将自己封闭起来,专心于修真大业,转眼间,距今忽忽已近千载。”
陈明心中一阵唏嘘,他能体会到清风真人那种失去至亲的痛苦,以及在漫长岁月中,将这份痛苦深埋心底,一意求道的决心。
“此次因事往南凉州一行,途中恰好途经故里。
那熟悉的山川河流、一草一木,瞬间触动了吾心中。那根尘封已久的弦,遂感道心萌动;
忽然忆及幼年诸事,那些早已被岁月尘封的记忆,竟然历历在目“鲜活如新,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眼前不断展开;
任凭吾如何强行抑制,都无法阻止它们的涌现。
可笑本座修道千年,自以为早已超脱尘世,‘近乡情怯’四字,原以为只是凡人矫情,心为红尘萦系役使的无病呻吟之言;
却不料,今日竟然无端扰动到吾之看似坚固无比的道心。”
陈明仿佛看到了,清风真人在故地重游时,内心的波澜起伏,那种对自己道心产生动摇的惊讶与困惑,跃然纸上。
“细思之下,倏然觉醒,原来人性根本无别于修士和凡人,其自有共同之处,本质上二者都是人。
即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谓也,二者本质上异形而同源。
平日里,那些潜藏在心底的情感,无所显形,却并非消失不见,只是深深地埋在了心底而已。
一旦心血来潮、不可抑止,便如洪水决堤般汹涌而出。无奈之下,只得乘夜潜回。”
陈明读到此处,不禁为清风真人的感悟而赞叹,这一番对人性与道心的思索,深刻而透彻,让他也陷入了沉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