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板上的数据流还在滚动,路明的手指停在半空。刚才那条异常信号已经消失,但他在记录中留下了标记。他没有叫人,也没有发出警报,只是把那段波形单独截取出来,存入加密区。
他调出西区阵列的通行日志,时间倒回一个时辰前。系统显示,唯一能接入外网的节点是三号中继站,而那个节点本该处于休眠状态。他翻看维护记录,发现有人在昨夜修改了运行模式,权限等级为高阶执事以上。
这不是误操作。
他合上日志,起身走到墙边的符纹柜前,抽出一枚暗红色的符牌。符牌边缘有裂痕,像是被火烧过。这是“影契符”,多年前与一名叛逃弟子短暂缔结过联系,后来断开,但残留的气息还能用一次。
他将符牌按在玉板感应区,输入追踪指令。屏幕闪烁几下,跳出一片模糊地图。某个红点在边境区域缓慢移动,位置靠近外部势力临时驻地。信号很弱,时断时续,但足以确认对方有人携带同源气息。
他立刻写下三道密令。
第一道发往暗部:派三名游方修士潜入驻地外围,重点记录轮值表、训练时间、法术波动频率。第二道调取模拟赛所有录像,重新分析敌方出手节奏。第三道封锁三号中继站,禁止任何人接触设备,违者按内务条例处置。
传令符飞出殿外,消失在夜色里。
两天后,第一批情报送回。
三名探子轮流传来消息。他们混在交易集市中,观察到对方每日清晨进行集体操练,持续两个时辰。主力成员共七人,其中一人被称为“玄锋”,常居阵型中枢,负责联动攻击。他的法术多以直线穿透为主,配合两名侧翼辅助者形成夹击。
路明打开能量波谱图,对比多次训练数据。他注意到,在三次联合施法过程中,“玄锋”的灵力输出都有短暂延迟,大约零点二息。这个时间极短,几乎无法察觉,但在高强度对抗中足以成为破绽。
他又调出模拟赛录像,逐帧比对。当李冲在破阵时出现迟疑,曲线波动与“玄锋”的延迟高度相似。不是巧合,而是习惯性节奏偏差。这类问题很难靠训练纠正,往往是长期形成的施法惯性。
他继续查看后续情报。
对方营地设有反窥测结界,普通手段无法深入。但探子通过监听周边灵气扰动,判断出他们常用一套双线战术:先以远程压制打乱阵型,再由高速单位穿插分割,最后集中火力击溃核心。整个过程讲究节奏紧凑,不容中断。
路明盯着屏幕,手指轻敲桌面。
如果他们的打法依赖节奏连贯,那么只要打断一次衔接,就能让后续攻势瘫痪。而“玄锋”的延迟,正是最佳切入点。
他启动推演系统,构建虚拟战场模型。输入敌方七人配置、法术类型、移动速度和出手间隔。然后加入己方十一人数据,运行对抗方案。系统连续计算十七次,筛选出三种有效应对策略。
第一种,提前封路。在对方还未完成阵型转换时,由苏婉带队从侧翼突进,干扰辅助者施法节奏,迫使“玄锋”提前出手,打乱其原本的时间轴。
第二种,反向诱杀。故意暴露弱点,引对方发动夹击,等他们进入预设区域后,立即启动埋伏阵法,切断前后连接,将主力分割成两段。
第三种,定点压制。利用李冲和赵岩的配合,在“玄锋”施法延迟的瞬间同步进攻,不求重创,只求逼退一步。只要他退,整个阵型就会失衡。
三种策略各有风险,但也都有胜机。
他将方案整理成简要指令,刻入新玉简。然后召集苏婉、李冲等人进入演练区。
“从今天起,演练内容调整。”他说,“不再按固定模式对抗,改为应变响应。”
众人站定,神情专注。
“接下来你们要面对的,是打乱节奏的敌人。”他指向玉板,“他们会先压后切,中间不留空档。但如果他们在第三步衔接时慢了半拍,就必须有人立刻补上反击。”
苏婉问:“怎么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慢?”
“看动作。”路明说,“当左侧辅助者抬手高于肩线,右侧还没动,就是机会。或者‘玄锋’脚步落地比平时晚一丝,也是信号。”
李冲皱眉:“可我们没见过他们实战……”
“不用见过。”路明打断,“记住节奏比力量更重要。你们要做的不是打赢每一招,而是抓住那一瞬的错位。”
他下令开始合练。
第一轮,模拟敌方发起双线夹击。队伍刚反应过来,攻击已到眼前。三人被逼出场地,失败。
第二轮,苏婉提前预判,看到左侧抬手就立刻突进。她冲入间隙,一掌拍向辅助者手腕。那人施法中断,光芒熄灭。“玄锋”被迫独自推进,节奏被打乱。李冲和赵岩趁机夹击,成功将其逼退。
成功。
第三轮,对方改变策略,缩短出手间隔。但路明早已预料,提前调整了预警机制。这次由赵岩担任节奏观察员,他在敌方第二次联动前半息发出警示音,声音极低,只有队友能听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