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帐外灌进来,吹得案上地图一角微微翘起。路明指尖压住边缘,目光落在东南方向的标记点上,那里是昨夜刚送入密室的感应桩原位。他没有抬头,只低声问:“地脉数据何时再报?”
“半个时辰一报,下一回在寅时三刻。”执事站在帐口,声音放轻。
他点了点头,指节在桌沿轻轻敲了一下。那枚折起的符纸残片就放在灵讯阵盘中央,表面焦痕裂口朝上,像一道未愈合的旧伤。自昨夜下令加强监测后,他已经连续调阅了四批波动记录。三处边缘桩信号中断的时间越来越规律,每次持续七息,间隔两个时辰,恰好覆盖西漠断崖带至北矿旧道的延伸路径。
这不是自然衰减。
“启用南岭隐线。”他说,“绕开主阵列,接通外围哨探。”
执事迟疑:“南岭残兵布设的联络阵尚未完全修复,若强行激活,可能引发反噬。”
“不会。”路明将手覆在阵盘边缘,一丝微弱神识探出,顺着符纸残片的纹路缓缓渗入,“它还能用。”
话音落下的瞬间,阵盘轻震,一道淡青光痕自底部浮起,蜿蜒爬行,最终连成星图轮廓。七个光点在边境外侧呈弧形排布,其中五个闪烁频率与感应桩中断节奏完全一致。
帐内空气仿佛凝住。
“这不是撤退。”他收回手,指腹擦过渊影剑柄,“是重组。”
***
寅时三刻,新一批地脉数据送达。执事展开玉简,眉头微皱:“西南节点出现短暂共振,持续不到一息,已自动平复。”
路明接过玉简,扫了一眼数值变化曲线,随即起身走到阵盘前。他取回符纸残片,重新放置于阵心,闭目凝神。这一次,他不再被动接收共鸣,而是主动以神识牵引,逆向推演同类印记的分布轨迹。
半柱香后,阵盘再次震动。
七处共振点再度浮现,位置比先前更清晰。最远的一处深入西漠断崖带腹地,靠近古战场遗墟;最近的一处距边境不足百里,藏于沙层之下。能量特征虽混杂,但每一次波动都带有相同频率的震荡尾音——那是镇灵符反向激发的特有余波。
先锋部队撤离时留下的痕迹,并非混乱溃逃的残响,而是有序铺展的前哨信号。
“他们已经布好了线。”他睁开眼,声音平静,“现在,只等发令。”
执事脸色发白:“您的意思是……主力正在集结?”
“不是‘正在’。”路明拿起笔,在地图上圈出七点,“是‘已完成七成’。”
他顿了顿,又添上第八个点,位于正北荒原深处。“这里,会是第九日的突破口。”
“您怎么确定时间?”
“三处边缘桩中断周期叠加南岭古碑节律,再结合俘虏身上残留的符文衰变速度。”他放下笔,“九日之内,必有一击。”
帐内陷入沉默。火盆里的炭块噼啪一声裂开,溅出几点火星。
***
天光微亮时,第一批外围哨探的情报陆续传回。内容零碎,却拼凑出大致轮廓:西漠断崖带夜间有灵力流动,形态不似巡防,倒像是阵法构建中的能量输送;北矿旧道外三十里发现烧灼痕迹,地面残留微量金属碎屑,与敌军战铠材质吻合;南岭方向虽无异动,但其背靠的裂谷深处,曾于子时出现一次短促的地鸣。
所有线索指向同一个结论——外界联合势力并未因先锋败退而停滞,反而加快了部署节奏。
路明坐在案后,将八处标记逐一记录在密册上。随后取出三份加密文书,分别封印。每一封都只写了一句话:
“敌势已成七,九日后临界。”
落款无名,仅盖一枚剑形印——渊影剑纹。
他唤来传讯执事:“这三封,今晨必须送到北矿副队长、西漠领队、南岭残兵首领手中。不得经手他人,不得拆阅副本。”
“是。”
“另外,原始数据封入密室第二层灵锁。”他站起身,将符纸残片夹进密册,“只有我能开启。”
执事欲言又止:“是否需要召集各部议事?如此军情……”
“不必。”他打断,“现在说,只会乱。”
“可若他们不知全貌,如何配合?”
“知道太多,反而不敢动。”路明走到帐门,掀开帘角看了一眼外面,“我要的是稳,不是快。”
***
临近午时,最后一份哨探回报抵达。来自西漠最远端的一名沙行者,用血书简记下所见:断崖带内侧已有营垒雏形,地面铺设黑色石板,排列方式与洪荒古阵相似,但方向相反。夜间有黑袍人走动,手持长杖,每走一步,地面便亮起一道暗红纹路。
最关键的是——他们在模仿共智阵的结构,但目的不是连接,而是压制。
路明看完玉简,将其投入火盆。火焰腾起,瞬间吞没字迹。
他转身走向灵讯阵,再次启动推演程序。这一次,他加入了沙行者的描述,重点锁定黑色石板的能量流向。半个时辰后,阵盘显现出一条隐藏脉络——对方并非单纯复制阵型,而是借共智阵残存频率为引,反向注入干扰流,试图在开战前就切断洪荒世界的内部联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