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纹凝滞,化作灰烬飘落。路明收回手,指尖尚有余温。
他没有再看那张翻起的图纸,而是将它轻轻推回案角,压在另一份未归档的申报表下。风停了,纸页不再晃动。他转而调出三方签署的《责任契》副本,玉简表面浮现出密密麻麻的批注痕迹——那是昨日巡查记录与协议条款的对照结果。十七处模糊措辞已被朱砂圈出,每一处都曾被利用过,或将成为下一个漏洞的入口。
“定期巡查”四字旁,他划了一道深痕。六名巡查员分属三方,轮值间隔最长三十六个时辰,远超合理频次。这不是疏忽,是默许的空档。
他启动玉简阵列,从名录库中提取过往三年所有参与试点事务的修士资料。筛选条件逐一叠加:无重大违规记录、独立执行任务经验不少于五次、通过灵识稳定性测试。最终跳出十二个名字,清一色来自边缘宗门,背景干净,履历清晰,未依附任何一方核心势力。
这十二人将不受北矿、南岭、西漠指派,直属试点协调署调度。他敲下指印,确认任命文书生成,同步录入沙盘监察节点数据库。双人复核机制随即绑定——每项巡查报告需两名监察使共同签认,影像留痕自动上传至主阵列,中途不得删改。
沙盘边缘亮起十二个新光点,均匀分布在三大区域纵深地带。他将北矿工坊、南岭越界施工点、西漠非法接入地三处异常坐标纳入重点巡检范围,设定每日至少两次实地核查,数据流实时对接中枢。
标准必须明确。含糊其辞的时代结束了。
他取出一块空白玉简,开始拟定《导能桩监管实施细则》。第一条便针对频率浮动:输出值不得超过协议允许范围±3%。九百六十赫的标准线,上下仅容许二十八点八赫波动。超出即视为越界,无论是否造成实际影响。
第二条聚焦物资流转。所有核心构件运输必须全程开启追踪玉符,用途栏不得填写“废料回炉”“备用储存”等笼统表述。最终去向须由接收方当场确认并录入系统,更改流向需提前十二个时辰报备,经协调署审批后方可执行。
第三条划定禁区边界。禁入区外围五里内禁止架设任何形式的能量装置,包括临时导能桩、聚灵阵基座、调试用试桩。此范围不因地形遮蔽或信号弱化而减免监管义务。凡在此区域内检测到非授权能量波动,一律按高风险行为立案调查。
每一条后附判定依据与处罚等级。轻微偏差黄牌警告,记入档案;故意篡改参数、隐瞒流向、隐蔽施工者,直接启动红牌程序,暂停所属势力三个月项目申报资格。
他停下笔,重新审视这三类行为模型。它们不是偶然,而是同一逻辑下的不同表现:精准计算违规成本,利用规则缝隙牟利。只要惩罚不确定,就会有人冒险。
所以,惩戒必须落地,且公开透明。
他在沙盘上方新增一层虚拟界面,命名为“违规记档系统”。所有查实案例将录入其中,信息对三方开放浏览。每一条记录包含时间、地点、涉事单位、具体行为、处理结果。未来任何项目审批,系统将自动调取该单位历史档案,违规次数越多,优先级越低。
三级响应机制随之确立:首次违规,黄牌警告,公示七日;二次违规,红牌罚停一个月,期间不得参与任何试点事务;三次违规,永久取消资格,并通报全境各工坊与技术机构,列入合作黑名单。
这套机制将写入《责任契》补充条款,作为强制约束。他命玉简自动生成文本,加盖协调署印信,设定七日内必须完成签押。逾期未回应者,默认接受条款,后续若违反,将以明知故犯论处。
夜已深,案前灯火未熄。他将整套方案整合进一枚加密玉匣,外层设三重神识锁,仅三方代表本尊可启。匣体置于传讯阵列中央,等待明日发送。
指尖滑过沙盘边缘,停留在新设的监察节点上。光点稳定闪烁,象征着新的秩序正在成形。没有人能再以“不知情”“理解不同”为由搪塞。规则已清,路径已明,执行只待启动。
他坐回主位,闭目片刻。再睁眼时,目光落在桌角那张图纸背面的小字上:“导能桩小型化改装方案——仅供内部测试”。
他没动。
只是将手伸向袖中,取出一枚从未启用过的监察令符,轻轻放在玉匣旁边。
喜欢带着截教一飞冲天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带着截教一飞冲天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