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饭时,小安的手机屏幕忽然亮起,一条娱乐推送跃入眼帘:
星芒娱乐推出五人新男团「Aurora」 欲重塑韩流新风向。
报道详细介绍了这个斥巨资打造的五人男团。主打"东亚文化共鸣"概念,同步推出三语版本主打歌。
“三语种?”小安不由悄声嘀咕了一句,手指轻轻滑动屏幕。
“看什么呢,这么聚精会神?”志龙也凑了过来,待看清屏幕上的内容后,扯了扯嘴角:“孔海镇?这不是咱们合作过的制作人吗?”
“嗯......”小安应了一声,眼神却始终没有离开过屏幕。
她轻轻念道:“成员构成:两位寒国练习生、两位华国成员、一位岛国籍主舞。”
小安轻抿一口咖啡,指尖在报道最后停留——星芒娱乐社长在发布会上表示:"要打造最具影响力的第五代男团。"
"配置确实精心。"小安将手机放下,"三国成员的比例经过精确计算,既保持亚洲市场亲和力,又突出国际化特色。但是......"她的指尖轻点屏幕,"你看这张宣传照。"
志龙原本带着笑意的目光,在落到文章末尾的配图时骤然凝住。
"看出来了?"小安的声音不自觉地染上冷意。
"这种程度......是不是不构成抄袭?"志龙语气沉了下来,"做到这种程度也算他们厉害,这照片若是遮住脸,任谁都会以为这是BIGBANG的宣传照。"
这张照片与BIGBANG的宣传照没有太多相同的地方,成员的妆造发型也不同,但整体的感觉却偏偏会给人一种这是BIGBANG的错觉。
"别急......"小安轻拍他的手背,"先让法务部评估。"
志龙冷哼一声不再说话,但他心里却清楚对方既然敢如此明目张胆,必然已经规避了法律风险。即便被指抄袭,逼不得已时也大可用"致敬、情怀"的说辞来混淆视听。
"孔海镇......"小安一边将推文转发给法务部,一边轻声道,"要不是这个新闻,我都要忘记这个人了。"
"这事会和他有关?"志龙刚问出口便自嘲地笑了笑。在这个名利至上的圈子里,没什么是不可能的。
孔海镇曾是他们出道初期的制作人,BIGBANG的首张迷你专辑正是出自他手。虽然后来不知为何离开了YG,但共事期间,这位前辈对他们确实颇为照顾。
时光荏苒,没想到故人相逢竟是以这样的方式。
群聊里,永裴他们几个果然也开始讨论起这件事。不需要小安额外叮嘱,他们都很清楚边界在哪里——不评论、不掺和,保持沉默。
他们的账号始终由自己保管,平时发发日常、偶尔互动营业维持住粉丝黏性就足够了。
这类舆论风波,公司自然会统一处理,不需要艺人亲自发声,更不必下场表态。
在L&A,他们只需要专注舞台,从来不必为这些外界纷扰操心。
下午小安刚到公司,柳助理就敲开了她办公室的门。
他将一杯手冲咖啡轻放在她桌前,微微低头道:“抱歉,代表。星芒那边的事情,没有提前收到任何风声,这是我失职。”
“他们这次保密做得极严,你又不是搞情报的,没察觉到很正常。”小安不以为意地摆摆手。
但随后小安将手机屏幕转向他,指尖点在其中一张照片的角落,那里有个面容青涩却格外醒目的年轻人。
“接下来多留意这个孩子,必要时候,可以适当推他一把。等他在星芒吃够了苦头,我们再把他签过来。”
“这孩子......您很看好?”柳助理注意到小安眼中一闪而过的惋惜,试探着问,“如果潜力很大,要不要现在就让人去接触,想办法提前签回来?省的他在那里荒废时间。”
“不用......”小安轻笑摇头,“还没到那个程度。这孩子的资质,绝对是团里最亮眼的一个,星芒肯定也给了他最好的承诺。现在去挖人,不仅容易落人口实,他自己也未必能下定决心来。”
她语气平静,却带着洞悉一切的冷静:“等他真正体会到现实的落差,我们的伸手才叫雪中送炭。而现在去,不过是锦上添花,他不会珍惜。”
说完,她还是低低叹了一声,带着一丝微不可察的惋惜。
仿佛已经看到了这个耀眼的少年,因为太过出色而入选,却也注定因这份出色而吃苦。
错只错在,他签了星芒。
在偶像团体运营中,成员个人光芒过强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团队中有一人明显出众,长期来看整个团的认知度可能会逐渐被个人覆盖。粉丝记住的只是他,而非团体。
他个人能为公司输送的利益,终究小于团体的总和,所以公司不会为了他而放弃精心打造的团队。
除非他带来的利益能大过整个团队,但这样现象级的艺人几年都出不了一个,况且,这依然要以公司的资源倾斜为前提。
所以,这对于利益为先的经纪公司来说,是绝对不愿见到的局面。
一般来说,公司应对这种情况有两种策略。要么防爆处理,要么全员补强。
防爆处理可以,适当抑制最突出成员的曝光度,将话题与资源向其他成员或团体整体引导。
这样做能维持团队平衡,但缺点是团体出圈速度慢,可能错失市场机会;即便成功,也常是昙花一现,难以持续。
而全员补强......顾名思义是为其他成员匹配相应资源,拉平成员间的实力与认知差距,推动团体整体前进。
正如L&A对BIGBANG的做法:五个人各自能打,合体更强,这才使得他们最终登顶。
而星芒会选择的只可能是第一条。
因为他们没有L&A那样的资源实力去做“全员提升”,也缺乏长期运营的耐心。
对他们来说,控制成本、快速变现才是首要目标。
因此,那个最亮眼的孩子,在经历出道的高光之后,即将面对的不会是力捧,而是无形的压制与冷处理。
这不是小安的预测,而是星芒一贯的运作逻辑罢了。他们擅长用承诺吸引优秀苗子,却在成团后以“平衡”为名,行“防爆”之实。
可惜了好苗子,但市场就是这样......有时候,签对公司,比个人实力更重要。
喜欢顶流的全能助理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顶流的全能助理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