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年纪大了,睡眠本就浅,加上心里装着事,并未深睡。隐约听到门外极细微的动静,她以为是秀秀起来喝水,并未在意。但过了片刻,好奇心驱使下,她轻轻起身,撩开客房窗帘的一角,想看看夜色下的庭院。
这一看,却恰好将楼下香樟树下那相拥的一幕尽收眼底。
月光朦胧,路灯昏黄,那两个依偎在一起的身影被勾勒得有些模糊,却丝毫不妨碍李敏辨认出那是自己的儿子和秀秀。她看到儿子激动地将秀秀拥在怀里,看到秀秀自然地回抱,两人之间流淌的那种无声的喜悦与契合,即使隔着一层楼的距离,她也能清晰地感受到。
李敏的手顿在窗帘上,没有立刻放下。若是以前,看到儿子如此“失态”,尤其是为了一个她曾经不看好的女人,她心中必定不悦。但此刻,她的嘴角却不自觉地微微牵动了一下,那是一个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带着欣慰和释然的弧度。
她轻轻放下窗帘,没有惊动楼下的有情人,重新坐回床边。房间里一片黑暗,她的心却异常清明。儿子那发自内心的快乐,像一股暖流,冲刷掉了她心底最后一丝因“门第之见”而产生的遗憾。
她拿起手机,没有任何犹豫,再次拨通了越洋电话。这个时间,王宏源那边应该是下午。
电话接通,王宏源的声音带着一丝工作时的严谨:“敏儿?”
李敏开门见山,语气是那种惯有的、决定了就不容置疑的果断,但细听之下,又多了几分尘埃落定的轻松:“宏源,我跟你说,秀秀这个儿媳,我单方面同意了。” 她用的是“单方面同意”,带着点女王钦点的意味,仿佛这只是通知,而非商量。
王宏源在电话那头似乎低笑了一声,带着了然:“看来你这次的‘实地考察’,收获颇丰,结论明确。”
“嗯。”李敏应了一声,没有细说考察过程,直接跳到了下一步规划,语速快而清晰,“既然定了,那有些事就要提前准备。他们结婚后,我得催生。” 她说得理所当然,“秀秀年纪不小了,生育是头等大事,不能耽搁。你那边,提前把最好的妇产医生、医院,还有产后护理团队都给我联系好,要顶级的,确保万无一失。资源、费用这些不用他们操心,我们王家来安排。”
她思路清晰,行动力强,已经从“是否接受儿媳”的阶段,飞速进入了“如何为下一代做准备”的实操层面。这份雷厉风行,是她在商界历练多年的本能,此刻用在了家庭事务上,显得格外……接地气,又带着点属于她的霸道。
王宏源对于妻子这种跳跃性思维和超强执行力似乎早已习惯,并未感到惊讶,只是沉稳地应道:“好,我知道了。我会留意安排。你也别给孩子们太大压力,顺其自然就好。”
“我知道分寸。”李敏回道,语气稍缓,“主要是秀秀那孩子,太要强,事业心重,我担心她光顾着忙,把身体耽误了。我们得替他们想着点。” 这番话,虽然依旧带着规划一切的强势,但底层逻辑已经悄然变成了对秀秀身体的关心和对未来孙辈的期盼。
挂了电话,李敏重新躺下,心中一片踏实。她仿佛已经看到了不久的将来,这个家里会增添新的成员,会更加热闹。而秀秀……她回想起秀秀在酒店危机中闪闪发光的模样,在厨房里忙碌的温柔身影,以及刚才在楼下与儿子相拥时那落落大方的姿态,心中笃定——这个儿媳,她认定了,也护定了。
窗外,月色温柔,楼下的有情人或许还在低声诉说着绵绵情话。而楼上的母亲,已经开始为他们规划起了下一个重要的人生阶段。这种强势而又充满关怀的爱,或许就是李敏独特的表达方式。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餐厅的窗户,洒在铺着素雅桌布的餐桌上。小米粥氤氲着热气,几碟清爽的小菜,煎蛋金黄,一切都如同过去的每一个早晨,却又似乎有些不同。
秀秀正在给孩子们盛粥,王一诺帮忙摆着碗筷,李敏已经端坐在主位,神情是一贯的端庄,但眉眼间比往日柔和了许多。
大家安静地开始用餐。过了一会儿,李敏用餐巾擦了擦嘴角,放下筷子,目光平静地扫过坐在对面的明明和暖暖。两个孩子察觉到气氛的微妙,也停下了动作,乖巧地看向她。
李敏清了清嗓子,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属于长辈的郑重,清晰地宣布:“明明,暖暖,从今天起,你们不要再叫我‘李奶奶’了。”
孩子们愣了一下,秀秀和王一诺也下意识地停下了动作,看向李敏。
只见李敏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堪称慈祥的笑容,语气坚定:“以后,就叫我 ‘奶奶’ 。把那个‘李’字去掉。”
她顿了顿,看着孩子们有些懵懂又惊讶的眼睛,继续抛出更重磅的安排:“过两天,跟我一起去机场,接你们 爷爷 。” 这个“爷爷”自然指的是她的丈夫、王一诺的父亲王宏源。这个提议,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接机,更是要将孩子们正式引入王家的核心家庭圈,是一种无声的、却是最有力的接纳宣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