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约大殿内,气氛凝重。圆桌之上,代表着三方势力的核心人物,在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寂灭大军这一核心议题上,产生了激烈的分歧。
首先开口的是元初界的一位部族首领,名为“青木”,他掌控着强大的自然之力,声音沉稳如古木:“我元初界,自太初以来便扎根于此,与这片天地同呼吸,共命运。界内遍布先祖留下的守护大阵,勾连地脉,引动创生之海本源。依老朽之见,当以逸待劳,依托地利,层层布防,将魔潮主力引入界内,借助阵法与地利优势,逐步消耗,方为上策。主动出击,无异于以己之短,攻彼之长。”
他的观点得到了大多数遗族代表的赞同。元初界是他们世代守护的家园,一草一木皆蕴含力量,防守确实是最稳妥的选择。
然而,青木的话音刚落,放逐之地阵营中,那位浑身煞气的“巨斧”巴洛克便发出一声沉闷的冷哼,如同巨石碰撞:“躲在乌龟壳里挨打?我们放逐之地,可没这个习惯!魔崽子们既然敢来,就该主动迎上去,砍下他们的脑袋!以攻代守,才能打出威风,让那些鬼东西知道疼!”他挥舞了一下砂锅大的拳头,猩红的眼中满是战意,“我们的战士,擅长的是进攻和掠夺,不是缩在阵地里防守!”
那位亡灵大巫妖也发出沙哑的声音,如同骨骼摩擦:“死亡,需要散播,而非等待。固守,只会让寂灭的气息不断侵蚀这片土地的生机,待其势成,阵法再强,亦难抵挡。”他的观点更倾向于利用放逐之地军队的侵略性,在外围进行骚扰、切割,甚至尝试反攻被魔潮占据的区域。
艾薇儿女王虽然没有直接表态,但她的沉默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放逐之地主流的态度——他们更相信进攻的力量。
圣界联军这边,意见也不统一。以王林和老族长为代表的部分人,经历过归墟海的惨烈防御战,深知寂灭魔潮的可怕,倾向于依托元初界的有利地形进行防御,认为这是保存有生力量、以最小代价换取战果的方式。而一些经历过魔巢突袭、性格更为激进的将领,则觉得不能一味被动,应该趁魔潮立足未稳,主动出击,打击其先锋,挫其锐气。
云芷微微蹙眉,她更关心实战效果:“无论是攻是守,都需有详尽的计划。元初界的阵法固然强大,但覆盖范围、能量消耗、以及能否抵挡寂灭主宰本体的力量,都是未知数。而主动出击,风险极大,若孤军深入被围,后果不堪设想。”
一时间,大殿内争论不休。防守派强调稳妥和地利,进攻派强调主动和锐气,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气氛渐渐变得有些紧张,甚至带上了一丝火气。不同力量体系和文化背景带来的隔阂,在这种战略层面的分歧上被放大。
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聚焦在了坐在主位的叶阳身上。他是盟约执掌者,是联军统帅,也是连接三方的核心纽带。他的决定,至关重要。
叶阳一直安静地听着众人的争论,手指轻轻敲击着石桌桌面,眼神深邃。他明白,这种分歧是必然的,强行压制只会埋下隐患。他需要找到一个能整合三方优势、弥合分歧的策略。
就在争论声稍歇的间隙,叶阳缓缓抬起头,目光扫过全场,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诸位所言,皆有道理。”
他先看向青木等遗族代表:“元初界乃我等最后的根据地,根基所在,不容有失。依托阵法地利进行防御,是必须的,也是最终的底线。”他肯定了防守的必要性。
接着,他转向巴洛克和放逐之地的强者:“然而,魔潮势大,若一味固守,任凭其合围,压缩我方空间,最终仍是坐以待毙。放逐之地勇士们的锐气与丰富的对魔作战经验,正是我们打破僵局的关键。主动出击,势在必行。”
他这话让双方都微微一愣,既赞同防守,又主张进攻?
叶阳站起身,走到大殿中央,那里不知何时浮现出一幅由能量构成的元初界及周边星域的立体地图。他伸出手指,在地图上划出几条弧线。
“我们的战略,不应是简单的‘攻’或‘守’,而应是‘梯次防御,弹性反击,内外结合’。”
他指向元初界外围一些破碎的星域和空间褶皱:“这些区域,空间结构不稳定,大军难以展开,却是小股精锐部队活动的绝佳场所。我可派遣以放逐之地精锐为主,混编圣界尖兵组成的快速反应舰队,以此为依托,不断袭扰魔潮侧翼和补给线,执行‘剥皮战术’,一点点削弱其力量,拖延其主力抵达元初界外围的时间。”
接着,他手指移向元初界边界:“在元初界外围,依托自然险隘和遗族预先布置的警戒阵法,建立前沿警戒防线。此防线不以死守为目的,而是预警、迟滞、消耗。利用放逐之地军队的机动性和攻击性,在此区域与魔潮先锋进行高强度的机动防御作战,最大限度地杀伤其有生力量。”
然后,他的手指重重地点在元初界主大陆的核心区域:“这里,才是最终的决战之地。汇聚元初界所有守护阵法的力量,结合我们所有的‘寂灭屏蔽场’技术和联军主力,构成最坚固的堡垒。当前沿防线不得已后撤时,所有力量收缩至核心防线,利用主场优势,与魔潮主力进行决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