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点多,祁伟的电话打来时,一屋子人正围着跟平家的大餐桌吸溜浆水面呢!
加上三个孩子,整整十口人,也亏得他家客厅餐厅够敞亮。
午饭没下馆子,主打一个家常。
几个人都好这口浆水面,跟平媳妇直接买了几斤面条和一大桶浆水。
曹昆手痒,亲自下厨炒了两个菜:
西红柿炒鸡蛋:这可是他的“成名作”!虽然水平还够不上大厨,但绝对碾压大部分厨房糙汉。
秘诀是先摊鸡蛋饼切碎,再炒西红柿,最后混一起——
鸡蛋显多,汤汁浓稠。
青菜炒肉:曹昆喜欢油放多一些,把肉片煸得干香有嚼劲。
你还别说,两个菜端上来,连赵仁学媳妇都夸了句“比我炒的好吃!”
——至于这话里掺了多少水分,那就天知地知了。
祁伟在电话那头嚷嚷:
“老谢!我到羊场了,门锁着!你们啥时候到啊?”
众人这才惊觉时间真不早了。
吃完饭,几个男人挤在沙发上抽烟喝茶。
老谢几个还故意嫌弃跟平:
“喂!老平,曹老板给的好茶呢?你就拿这茶沫子糊弄我们?”
跟平笑骂:
“爱喝不喝!我家就这条件!要是嫌弃,自己回家慢慢喝去!”
一支烟的功夫,一杯茶下肚,孩子们吃完了,女人们也收拾好餐具了,众人这才收拾着准备出发。
也得亏老谢不知从哪个犄角旮旯借了辆旧比亚迪,不然还真塞不下这么多人。
就这样,一家子挤一车:跟平一家四口刚好一辆车;赵仁学一家三口车上捎了个徐俐,曹昆则被老谢“征用”了。
半小时后,车子吭哧吭哧开到羊场门口。
嗬!门口停了一溜的车,除了刚来的两辆车,居然还有三辆车!
曹昆和老谢对视一眼,都有点懵:
哪来这么多人?
等下了车才看清:
除了约好的祁伟一家子和王宝,还有两张“熟脸”!
一个算是曹昆的远房表弟(老妈那边的亲戚);
另一个更是“老熟人”——一个山沟里滚大的,家离得都不远,能不熟吗?
这小子这几年混成了老家本地不小的网红,据说挣得盆满钵满,那辆锃亮的新保时捷就是证明。
不过嘛,这两位跟曹昆的交情仅限于读书时的“脸熟”,十来年没见过了,曹昆也是凭借着脸和印象喷出来的。
倒是跟平、赵仁学他们平时打交道多点。
车子在羊场大院里歪歪扭扭停好,众人七手八脚把采购的物资搬下来。
老谢立马发挥出“主人翁”精神,从屋里搬出麻将桌和吃饭的小方桌,麻溜儿支在院子的树荫底下
——没办法,呼啦啦又多了大小七口人,屋里实在转不开身。
好在天气晴好,院里有风,反倒比闷在屋里更舒坦。
老谢放下桌子又开始忙活:
冰柜里冻得梆硬的羊肉得先拿出来泡水解冻;
烧烤架得挪出来支棱好;
还有一堆杂七杂八的活儿。
几个孩子早撒了欢,不是去看羊就是在院子里的沙堆上就地取材玩起了“土建工程”。
加上祁伟家俩娃,整整五个,那叫一个闹腾!
尤其跟平家那个胖墩儿子,像个精力过剩的小坦克,所到之处“尘土飞扬”。
女眷们倒也没闲着。
老谢媳妇没来,剩下祁伟媳妇、赵仁学媳妇、跟平媳妇加上徐俐,四个女人在屋里一边闲聊,一边把买来的蔬菜、肉串,水果等给收拾利索。
院外树荫下,剩下的几个大老爷们儿有椅子的坐椅子,没椅子的就坐台阶,水果瓜子外加几瓶常温啤酒,已然开启了“国际形势暨本地八卦研讨会”。
男人们也很八卦的,只不过很少谈论家事,要么谈论时事,要么就是桃色八卦。
曹昆没碰啤酒——这天气喝温的,不解渴还胀肚,还不如抱着他的保温杯抿口热茶实在。
他听着众人闲聊,特别是祁伟和那位网红加入后,直播圈的话题不断,倒也涨了不少“见识”。
老谢忙活完凑过来,一看都在神侃,就吆喝道,
“时间还早!玩两把预热一下?”
曹昆摆摆手表示围观,一番推让,老谢、跟平、网红、曹昆的远房表弟四个人便摆开了牌九阵。
几个人玩牌的场面很有意思!
虽说赌注不大,但嫌弃声、懊恼声不绝于耳,胜负欲爆棚。
那架势,跟公园里为了一毛钱争得脸红脖子粗的老头儿们如出一辙。
不说一个个争得面红耳赤,但嫌弃的话不停,胜负欲十足。
跟公园里玩一两毛钱牌的老头儿们没啥两样。
事实证明:
男人的胜负欲,跟赌注大小没关系,跟年龄更没关系。
主打一个——上头!
这场景,完美印证了那两句至理名言:
> 男人至死是少年;
> 男人最专一,永远钟情于……
嗯,某种特定年龄段的活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