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子精伏诛,其倒马毒桩的凌厉与诡谲道韵仍在江河心间萦绕,令他对于“破法”、“极痛”等法则的理解愈发深邃。他于万妖阁中闭关数日,将这番感悟细细消化,融入自身神通体系,胸中那点太乙道果雏形亦随之更为凝实灵动。出关之后,其目光便再次投向那西行之路。取经团队已过女儿国、琵琶洞,下一处劫难,却是更为诡奇莫测——那便是六耳猕猴现身,真假美猴王搅乱乾坤之局!
“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江河推演天机,神色凝重。此獠非同小可,并非寻常妖邪变化,而是与孙悟空同属混世四猴之一,神通变化一般无二,连金箍棒、紧箍咒都一般无二,可谓真假难辨。此难搅得天庭地府、观音菩萨都难以分辨,最终闹到西天雷音寺,由如来佛祖慧眼识破,才以金钵盂罩住六耳,被孙悟空一棒打死。
“此难根源极深,涉及悟空二心、佛法禅机,乃至更深层的因果算计。”江河心念电转。直接插手辨别真假?莫说他如今只是金仙,便是大罗金仙,若无特殊法门或如来的慧眼,也难辨真伪。强行干预,不仅徒劳无功,更可能引火烧身,卷入那深不可测的因果漩涡之中。
然而,此难虽凶险莫测,却也蕴含着巨大的机遇。那六耳猕猴能与孙悟空斗得旗鼓相当,其神通法力、对“变化”、“模仿”、“洞察”等法则的运用,已然达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境地。尤其是那种“以假乱真”,甚至能瞒过观音、照妖镜的“本源性模仿”之道,其中蕴含的玄奥,对江河完善自身变化之术、理解“真与假”、“本我与外相”的至高哲理,有着难以估量的价值。
“我的目标,并非分辨孰真孰假,亦非改变六耳被如来识破的结局。而是……在这场前所未有的‘真假博弈’中,近距离观察、感悟那‘极致模仿’之道所引发的法则涟漪与因果震荡!”江河明确了方向。这是一个极其大胆且危险的计划,相当于在圣人(如来)亲自出手料理的棋局边缘“窥探天机”。
他的计划分为两步:
其一,远观博弈,感悟法则。以金仙神识,远距离、极其隐蔽地观察真假悟空从争斗到闹上天庭地府、直至南海观音处的全过程。重点不在于分辨谁真谁假,而在于捕捉两者神通碰撞时,那源于六耳猕猴“模仿”本质所散发出的独特法则波动。这种波动,在激烈的对抗和各方大能的探查下,会展现得最为清晰。
其二,静待结局,窥探本源。当真假悟空闹至西天灵山,如来佛祖将出手镇压六耳。在佛祖慧眼照破虚妄、六耳本源显露的那一刹那,必然会有一丝最本源的“模仿”法则碎片逸散。江河要做的,便是冒着被佛祖察觉的风险,于那一瞬间,窃取那一丝珍贵的法则碎片!
此举风险极大,全在于隐匿手段是否高明,时机把握是否精准,以及对佛祖心态的揣摩。江河断定,佛祖意在点化悟空,消除二心,只要自己窃取的法则碎片微不足道,且不干扰大局,佛祖未必会追究,甚至可能默许这种“道韵自然流露”。
计议已定,江河立刻行动。他首先全力运转玄仙符种,将自身气息与天地水元彻底融合,更调动万妖阁气运略微扰动自身天机,使人难以推算。随后,他悄然离开万妖阁,潜行至西牛贺洲一处远离灵山却又与西行之路隐隐相关的隐秘山脉之中,布下重重隐匿阵法。
待准备妥当,取经路上,真假悟空已然现身!两个孙悟空从地面打到空中,神通一般,兵器无二,连唐僧念动紧箍咒,两者都一同叫痛,直打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江河屏息凝神,金仙神识如同最精密的触角,遥遥锁定战场。他并不去分辨哪个是六耳,而是将神识感知聚焦于两者神通碰撞的核心区域。果然,在那看似完全相同的法力波动中,他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丝极其隐晦、却与孙悟空本源略有差异的“模仿”痕迹!这痕迹如同水中的倒影,看似真实,却缺乏最内核的“自我”灵光,其运转方式更倾向于“复制”与“模拟”,而非孙悟空的“天生地养、灵明自成”!
“妙!妙不可言!”江河心中震撼,全力解析着这丝痕迹中蕴含的“变化”、“模拟”、“欺骗”乃至“因果窃取”的法则奥秘。这些感悟,与他自身的水幻之道、以及之前观摩金刚琢“收取”、倒马毒桩“破防”的领悟相互印证,顿时让他对变化神通的理解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胸中太乙道果雏形微微震动,似乎对这种“无我相、无人相”的模仿之道也产生了某种共鸣。
随后,真假悟空闹至天庭,照妖镜难辨;又打入地府,谛听神兽虽知却不敢言;最终寻至南海观音处。每一次与大能接触,六耳猕猴的“模仿”之道在应对探查时,都会产生不同的法则涟漪,被江河一一捕捉、解析。他如同一个最高明的窃贼,在圣人与大能们的眼皮底下,窃取着那独一无二的“模仿”法则的皮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