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蝉子转世,西游启程的天命轨迹已然明晰。江河坐镇万妖阁,玄仙神识却时刻关注着南赡部洲的动向。通过风信堂不断汇集而来的零星信息,结合自身天机推演,他大致掌握了取经人——也就是转世后的金蝉子,如今的金山寺小沙弥玄奘的成长轨迹。时光荏苒,对于修行者而言,十八载光阴不过弹指一瞬。
这一日,江河心神微动,自深层次的推演中苏醒。他感应到,南赡部洲大唐国境边缘,一股微弱的佛性气运,混合着坚定却稚嫩的人道愿力,正离开长安地界,向着西方缓缓移动。与之相伴的,还有两名奉命护送的凡人仆从,以及……一股若隐若现、来自天庭的监察之力。
“开始了……唐太宗水陆大会之后,玄奘奉旨西行求取真经。这第一站,便是那双叉岭!”江河眼中精光闪烁。根据他所知,双叉岭是西行路上第一处险地,虽有寅将军、熊山君、特处士三个不成气候的妖孽,但对于初出茅庐、仅有凡人之躯的玄奘而言,已是生死大劫。原着中,两名仆从被吃,玄奘幸得太白金星搭救。
“太白金星……”江河心中念头急转。天庭派人暗中保护,是题中应有之义,确保取经人不会在路途伊始便夭折。但这第一次劫难,同样是一个绝佳的介入机会!他不能改变劫难本身,那会直接对抗天命,但可以在劫难过程中,做一些“微不足道”的辅助,既能示好,又能留下印象。
他的目标,并非直接拯救那两名注定丧命的仆从,而是针对玄奘本人。西行路远,妖魔鬼怪众多,玄奘一介凡胎,难免受惊生病、疲惫伤痛。若能在其初次遇险、最是惶恐无助之时,暗中提供一些安抚心神、祛除瘴气、强健体魄的丹药,助其渡过最初的适应期,这份“雪中送炭”的情谊,或许比日后“锦上添花”更为珍贵。
“关键在于,如何‘暗中’进行,且不引起天庭监察者的警觉和反感。”江河沉吟片刻,计上心头。他不能亲身前往,玄仙气息太过显眼。但他有万妖阁,更有掌控水元之便。
他立刻唤来鲤老丈,吩咐道:“速去百宝殿,取一瓶‘清心辟瘴丹’,一瓶‘固本培元散’来。要品质上乘,但灵力温和,适于凡人之躯的。”这两种丹药,在修仙界算不得珍贵,但用于凡人,尤其是心神受创、体质虚弱者,却有奇效。
很快,鲤老丈取来两个温润的玉瓶。江河接过,以玄仙法力仔细淬炼了一番,抹去任何可能追踪到江河府或万妖阁的痕迹,只留下精纯的药力。随后,他来到万妖阁一处僻静水榭,此处有一眼与远方水脉隐隐相连的灵泉。
江河双手掐诀,引动天地间的水元法则。成就玄仙后,他对水元的掌控已臻化境。只见他指尖流淌出两道极其细微、几乎与寻常水汽无异的灵流,分别卷起那两个玉瓶,悄然融入脚下灵泉。灵流循着冥冥中的水脉联系,跨越千山万水,向着南赡部洲双叉岭方向无声无息地遁去。
此法名为“水脉送物”,乃是江河结合自身水道神通与对水元法则的深刻理解所创,隐蔽性极高,除非是专精此道的大能刻意探查,否则极难察觉。
与此同时,南赡部洲,双叉岭地界。
玄奘法师骑着一匹白马,带着两名挑着行李的仆从,正行走在崎岖山路上。此时天色渐晚,山岭间雾气弥漫,猿啼虎啸之声隐约可闻,令人毛骨悚然。玄奘虽心志坚定,但毕竟是肉体凡胎,连日赶路已是疲惫,又见此险恶环境,心中不免有些惶惧。
正当他们行至一处狭窄山坳时,忽然腥风大作,伴随着几声怪叫,三股妖气从林中扑出!正是寅将军(虎精)、熊山君(熊罴精)、特处士(野牛精)!这三个妖孽虽道行浅薄,未化完整人形,但对付凡人却是绰绰有余。
“哈哈哈!细皮嫩肉的和尚,正好给爷爷们打牙祭!”寅将军咆哮着扑向两名仆从。
玄奘吓得魂飞魄散,跌下马来,瘫软在地。两名仆从更是面如土色,瞬间便被三妖擒住,眼看就要命丧当场。
就在这极度混乱与恐惧之际,谁也没有注意到,山坳角落一处不起眼的石缝中,因山间雾气凝聚,悄然渗出了两股极其清凉、带着淡淡异香的泉水。泉水无声地流淌,恰好漫过玄奘因跌倒而沾湿的袖口,以及他掉落在地的紫金钵盂。
那泉水触及玄奘皮肤,一股清凉安神之意瞬间传入他几乎崩溃的心神,让他惊恐的情绪莫名地平复了几分。而钵盂中,也汇聚了少许泉水,隐隐散发出令人心安的气息。
与此同时,高天之上,隐在云端的太白金星微微颔首,正准备按计划出手相救。他自然也注意到了那细微的水元波动和药香,但略一感应,发现只是最普通的安神固本之物,且不含任何恶意或因果牵扯,只当是此地山灵水秀,偶然孕育的一点灵机,恰好被这取经人碰上,算是他的一点缘法,便未加理会。这等小事,还不值得他这位天庭星君深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