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的《万流归元·启灵念》如一滴清露,在最后关头点醒了泾河龙王,使其临死前的怨愤化为对血脉延续的牵挂。然而,这点微弱的干预,终究无法撼动煌煌天条与既定的天命。
魏征梦中法剑斩落,带着无可抗拒的天庭敕令与法则之力,精准无误地斩断了泾河龙王的龙首!刹那间,龙血如瀑,染红了梦境虚空,一声凄厉绝望、却又隐含一丝释然与托付的龙吟,响彻幽冥与现实的界限!
现实世界中,长安城上空,虽凡人不可见,但修为有成之士皆心有所感。夜空中仿佛有血色闪电一划而过,一股磅礴而悲怆的龙气骤然溃散,天地间弥漫开一股淡淡的哀伤与肃杀之气。紧接着,乌云汇聚,竟淅淅沥沥下起了带着淡红腥气的雨点,正是龙陨异象——“血雨”!
泾河水府,更是瞬间大乱。龙宫震荡,宝光黯淡,所有水族皆感到心头一空,仿佛支撑天地的支柱轰然倒塌!悲号之声,响彻水底。那位接受了父亲最后龙元精粹的年轻太子,正藏身于密室之中,猛然感到一股精纯浩大、却又充满悲伤的龙元注入体内,同时心脉剧痛,已然明白父王已然遭劫,不由得泪如雨下,紧紧攥住了拳头,指甲深陷掌心。
“父王……”他低声呜咽,心中充满了仇恨、恐惧,以及一丝被赋予重任的沉重。
东海,江河府。
在法剑斩落、龙气溃散的瞬间,江河身形再次微晃,脸色更白了一分。他虽远在万里之外,但通过那缕因果联系,依旧清晰地“看”到了龙王被斩的一幕,感受到了那股天命不可违的磅礴力量与龙族陨落的悲怆。
“终究……还是斩了。”江河轻叹一声,语气复杂。他虽早有预料,但亲眼“见证”一位掌管一方水域的龙王因“私改雨数”这等“小事”而被明正典刑,依旧感到天威之森严,天命之难测。他那点干预,在滚滚天命洪流面前,确实如同螳臂当车,只能激起一丝微不足道的涟漪。
然而,他敏锐地感知到,这“涟漪”并非毫无意义。龙王魂魄进入地府时,那股情绪并非原着中应有的滔天怨气与不甘,而是混杂着认罪、悔恨、以及对子孙的深切挂念。这种状态的龙魂,在接下来的地府审判和“闹皇宫”环节,其行为模式必然会产生偏差!
更重要的是,他感应到那丝龙元精粹成功遁入了那位太子体内,并未被天庭执法之力彻底磨灭。这意味着,他为其“争”下的一线生机,已然种下!
“我的干预,成功了第一步。”江河眼中重新燃起光芒。逆天改命他做不到,但在天命框架下,利用规则缝隙,谋取最大利益,正是他这类“变数”存在的意义!
他立刻收敛心神,全力感应那丝龙元精粹的状况,并通过潜伏在长安附近的眼线,密切关注泾河水府的动向。他知道,龙王一死,接下来就是天庭和地府的后续处理,以及……那位太子的生死逃亡!
果然,龙王被斩后不久,天庭的后续手段便至。数道金光自天而降,落入泾河水府,乃是天庭派出的仙吏,负责查封龙宫、清点资产、安抚(实为镇压)水族,并传达旨意:泾河龙王罪有应得,其部众若安分守己,可暂由水族自行推举首领管辖,待天庭另行任命新龙王;若有作乱,定斩不饶!
与此同时,地府方面,十殿阎罗也开始了对泾河龙王魂魄的审判。由于龙王临死前已然“认罪”,且魂魄状态特殊(怨气不深,牵挂颇多),审判过程竟比预想中顺利不少。虽仍被判有罪,需受一段时间的刑罚,但并未激起太大的波澜。而其“夜闹皇宫”的执念,似乎也因这份牵挂而产生了微妙变化,不再是单纯的复仇,更多了几分“陈情”、“托孤”的意味?这为后续唐太宗游地府埋下了不一样的伏笔。
这些大局变化,江河暂时无法细致掌控,他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那位太子身上。
天庭仙吏入驻泾河龙宫,名义上安抚,实则监控。那位太子虽得父亲龙元,修为有所精进,但深知自身处境危险。父王刚被斩,天庭对其血脉定然警惕,留在龙宫无异于坐以待毙。他必须逃!趁天庭立足未稳,水府混乱之际,逃离这是非之地!
就在天庭仙吏入驻后第三日深夜,一道微弱的水遁之光,悄无声息地自泾河龙宫一处隐秘水道遁出,向着东方疾驰而去!正是那位化形后容貌俊朗、却面带悲戚与决绝的年轻龙太子!他收敛了所有龙气,如同一条寻常水族,拼命逃亡。
然而,天庭既然留意,又岂会轻易让他走脱?几乎在那水遁之光出现的刹那,龙宫方向便有两道凌厉的仙识锁定而来!同时,一声冷喝响起:“泾河龙子,欲往何处?还不束手就擒,听候发落!”
竟是两名天仙级别的天庭神将,奉命暗中监视,此刻出手拦截!
龙太子心中大骇,拼命催动遁光,但他修为本就未至天仙,又仓皇逃窜,如何能快过两名专职战斗的天庭神将?眼看就要被追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