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0
市委组织部的初步核实报告递到省委组织部时,距离邓鑫元第一次去组织部配合调查已经过去了半个月。报告里详细列明了各项证据:李院士的书面证明、银行转账流水、学校考勤记录、王书平和林晓雅的证言,甚至还有北京学术会议的参会名单——每一项都指向同一个结论:匿名举报信内容不实,系恶意造谣。
报告提交次日,省委纪委信箱里塞进一封牛皮纸信封,举报内容直指三项“实锤罪名”:一是挪用2000万基因项目经费,在“锦绣花园”小区租房与女研究生幽会,附暧昧聊天记录截图与接吻照片;二是用项目经费现金购买12万百达翡丽手表、6万爱马仕包;三是利用职务之便给亲戚安排工作,收受巨额贿赂。更恶劣的是,深夜有人将举报材料复印几十份,贴满省城大学各处公告栏,“邓鑫元挪用经费养情人”的谣言像野草般疯长,学生们在食堂里窃窃私语,老师们在办公室里小心翼翼地议论,连邓鑫元儿子所在的小学,都有家长私下问苏晚:“你家老邓是不是真的出问题了?”
迫于舆论压力,省委成立专项调查组,由市纪委监委常委张劲松任组长,带着“彻查真相”的任务进驻学校。调查组成员直奔档案室,将化工学院近五年经费台账、项目材料、研究生答辩资料分类封箱,严谨肃穆的氛围让空气都紧绷起来。
邓鑫元站在办公楼门口,攥紧手机的指尖泛白。老周早已查到,当初匿名举报电话的虚拟号码注册IP,与汪伟仁家宽带IP有三次重合。
此时汪伟仁又凑上来,脸上堆着假笑:“鑫元,别慌,身正不怕影子斜,有需要随时找我。”邓鑫元只淡淡瞥了他一眼:“不用了,调查组要找我谈话,失陪。”没有多余寒暄,转身便进了楼,留下汪伟仁僵在原地。
会议室里,气氛压抑得让人窒息。张劲松坐在主位,金丝眼镜后的眼神锐利如鹰,面前摊着举报信与“证据”:“邓鑫元同志,今天围绕举报的三项问题核实,请你如实回答。”
邓鑫元挺直脊背:“张组长,您请问,我一定说实话。”
“第一,举报称你在‘锦绣花园’租房,用项目经费付租金,还附了聊天记录和照片,你怎么解释?”张劲松率先抛出核心指控。
邓鑫元拿起举报信,指尖因克制情绪微微发抖:“这完全是伪造的。首先,我家住在刚参加工作那几年按揭的一套房子,邻居、同事、物业都能作证。这是物业的水电费缴纳记录,还有三位邻居的书面证言,能证明我从未在外租房。”他递上材料,又指向聊天记录与照片,“‘小雅’是我带的硕士生林晓雅,我们的聊天全是实验内容,没有任何暧昧。这张接吻照片更明显是合成的,我和林晓雅的脸边缘有PS痕迹。”
他补充道:“2012年6月15日下午,林晓雅因实验数据出错情绪崩溃,我约她去咖啡馆谈心,当时她同班同学王书平也在场,我们全程聊实验方案,聊完就一起回校。王书平可以作证,我现在就联系他。”
半小时后,王书平气喘吁吁赶到,面对调查组紧张却坚定:“张组长,那天我确实在场!邓老师一直在安慰林晓雅,讲实验思路,根本没有照片里的事,这照片肯定是假的!”
张劲松示意记录员记下,接着问第二项指控:“举报称你用项目经费现金购买奢侈品,规避流水查询,你怎么说?”
“这不可能。”邓鑫元苦笑,“张组长,我和妻子的消费记录可查。我妻子是学校教授,我们家虽有积蓄,但从不会花十几万花一块表。我手腕上这只石英表,还是三年前花几百块买的,爱马仕门店在哪我都不知道。”
他打开手机银行APP递过去:“我的工资卡每月收支规律,除日常开销和给父母生活费,大部分都存着;妻子的信用卡账单全是孩子学费、日用品和专业书籍,没有任何奢侈品消费。”他又拿出项目经费台账,“2012年3月到5月,也就是举报说我买奢侈品的时间段,我们正采购860万的进口基因测序仪,有海关报关单、验收报告和科技处审批文件,每笔经费都用在科研上,没有一分钱流入个人账户。学校每年审计,报告都能查证。”
张劲松看了手机屏幕,让记录员拍照留存,最后问第三项指控:“举报称你利用职务之便给亲戚安排工作,收受巨额贿赂,你如何解释?”
“这更是无稽之谈。”邓鑫元语气坚定,“我亲戚大多在老家务农或经商,从没人找我安排工作。学校近年招聘都有公开流程,笔试、面试全程录像,可查是否有违规。我个人银行账户和财产状况,也请调查组核查,没有任何不明来源的大额资金流入。若需要,我可以提供亲戚联系方式,让他们配合核实。”
张劲松听完,点了点头:“你提供的证据我们会逐一核实,调查期间请你正常工作,不要离开省城,随时配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