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八
冰冷的大理石地面反射着顶灯的白光,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和纸张混合的味道。邓鑫元攥紧手中的文件袋,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文件袋里的纸质材料硌得掌心发疼,像揣着一颗随时会爆炸的炸弹。汪伟仁跟在他身后,脚步轻快,却在走到干部监督处门口时,突然停住了。
“鑫元,我就在这儿等你。”汪伟仁拍了拍他的胳膊,笑容温和,“别担心,顶多就是问问情况,你把材料递上去,说清楚就行。”
邓鑫元点点头,推开了那扇贴着“干部监督处”门牌的门。办公室里坐着三个人,中间的中年男人穿着深蓝色中山装,胸前别着党徽,正是昨天打电话的张建军。他对面的两个年轻人,一个拿着笔记本,一个握着录音笔,目光齐刷刷地落在邓鑫元身上,带着审视的意味。
“邓鑫元同志,请坐。”张建军指了指对面的椅子,语气依旧严肃,“今天找你过来,是为了核实匿名举报信中的问题,希望你能如实回答。”
邓鑫元坐下,将文件袋放在桌上,推到张建军面前:“张处长,这是我2000万基因项目的经费明细,从立项到现在的每一笔支出都有记录,还有我的个人银行流水,您可以看一下。”
张建军没有立刻翻看材料,而是从抽屉里拿出一叠复印件,放在邓鑫元面前。最上面的一张,是举报信的内容,标题用红笔圈着:“关于举报省城大学邓鑫元涉嫌挪用科研经费、生活作风不正的材料”。
“你先看看这个。”张建军的手指在举报信上点了点,“举报信里说,你在2012年3月,挪用基因项目经费5万元,以‘专家咨询费’的名义转入个人账户;2012年1月,用项目经费购买价值3万元的奢侈品手表,送给他人;还有,你与你带的硕士生林晓雅长期保持不正当关系,并有照片为证。”
邓鑫元拿起举报信,越看越生气,手都在发抖。“这完全是造谣!”他猛地抬起头,声音有些激动,“2012年3月的5万元专家咨询费,是付给中科院的李院士的,他帮我们项目做技术指导,有他的签收单和银行转账记录;2012年1月,我根本没有买过什么奢侈品手表,那段时间我一直在实验室赶项目进度,每天都有打卡记录;至于林晓雅,她是我的学生,我们只是正常的师生关系,那张照片肯定是合成的!”
张建军看着他,眼神没有波澜:“邓同志,你先冷静。我们既然找你核实,就是要听你的说法。你说5万元是付给李院士的,有什么证据?”
邓鑫元立刻从文件袋里翻出一张签收单和银行转账凭证,递了过去:“这是李院士的签收单,上面有他的签名,还有银行的转账记录,收款账户是李院士的个人账户,备注写得很清楚‘省城大学基因项目咨询费’。您可以打电话核实,李院士的联系方式在这上面。”
张建军接过材料,仔细看了看,递给旁边的年轻干部:“去核实一下。”然后又看向邓鑫元,“关于奢侈品手表的事情,你有什么证据证明自己没有买过?”
“我那段时间的行程记录都在这儿。”邓鑫元拿出手机,打开考勤APP,“您看,2013年1月1日到1月31日,我每天都在学校打卡,早上八点到实验室,晚上十点才离开,中间除了去北京参加一次学术会议,没有离开过省城。学术会议的行程单和机票我也带来了,您可以看一下。”他又从文件袋里翻出机票和会议邀请函,“至于购物,我的银行卡流水里没有这笔支出,我妻子可以作证,那段时间我们家里没有买过任何奢侈品。”
张建军接过机票和行程单,看了一眼,放在桌上。“至于生活作风问题,举报信里附了一张照片,你看看。”他把一张打印出来的照片推到邓鑫元面前。
照片上,邓鑫元和林晓雅坐在咖啡馆里,两人面对面坐着,距离很近,看起来像是在亲密交谈。照片的背景很模糊,只能看到咖啡馆的招牌一角,日期显示是2012年5月20日。
邓鑫元拿起照片,仔细看了看,突然想起那天的事情。“这张照片是合成的!”他立刻说,“2012年5月20日,林晓雅的实验数据出了问题,情绪很低落,我怕在学校里说不清楚,就约她在学校东门的咖啡馆谈心,鼓励她不要放弃。当时还有她的同班同学王书平在场,他可以作证,我们只是在聊实验的事情,而且坐得很远,根本不是照片上这样!”
“王书平是谁?联系方式有吗?”张建军问。
“有,我现在就给他打电话。”邓鑫元拿出手机,找到王书平的号码,拨了过去。电话很快接通了,王书平的声音有些惊讶:“邓老师,您找我有事吗?”
“王书平,你还记得2012年5月20日下午,我们在学校东门的咖啡馆见过面吗?当时林晓雅也在,我们一起聊她的实验数据。”邓鑫元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