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地球”的庞大计划如同精密而恢弘的乐章,在全球范围内奏响。净化塔如同森林般在污染区竖起,试图过滤空气中的辐射尘;工程队伍在小心翼翼地处理着核废料和化学污染源;生物学家们孜孜不倦地培育着能改良土壤、吸收辐射的转基因植物;太空观测站重新建立,开始系统地监测全球气候和生态的细微变化……
龙城指挥中枢,巨大的屏幕被分割成无数块,显示着全球各地计划推进的实时数据、工程画面和生态监测报告。一切都按照规划,在数千万地球公民的共同努力下,艰难却坚定地向前推进。
李默独自坐在指挥席上,周围的忙碌仿佛与他隔着一层无形的屏障。他没有去看那些具体的数据和图表,目光有些失焦地落在前方,那面象征着“大同世界”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上。
指挥室里很安静,只有设备运行的低沉嗡鸣和5号待机时极其轻微的散热声。
一种前所未有的、深沉的疲惫感,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迷茫,悄然涌上他的心头。
他做到了前人无法想象的事情。
他将破碎的人类重新凝聚。
他建立了一个覆盖全球的、相对公平的秩序。
他让数千万人摆脱了饥饿、恐惧和绝望的直接威胁,获得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免费的医疗和教育。
他正在动员整个文明的力量,去修复这颗伤痕累累的星球。
人人有吃喝住行,人人工作八小时,人人有免费的医疗教育……
这曾是旧时代无数先贤梦寐以求而未能实现的理想国蓝图。如今,在这片文明的废墟之上,被他,李默,以一种近乎独裁的效率和强大的武力作为后盾,强行推行并初步实现了。
可这样,真的对吗?
剥夺了部分人的“自由”选择(比如不想工作就不能获得资源),压制了可能存在的“多元化”发展,用一种近乎统一的模式和理念规划着他们的生活和星球的未来……这会不会是另一种形式的禁锢?人类文明的活力,是否会因此而被扼杀?未来的方向,最终会走向何方?是永恒的和谐稳定,还是在某个临界点后迎来更剧烈的反弹甚至崩溃?
他不知道。
旧时代的哲学家、社会学家们争论了数千年都没有定论的问题,他一个曾经的散工、外卖员,又如何能给出确切的答案?
他揉了揉眉心,鬓角的白发在指挥室柔和的光线下愈发显眼。
他回想起这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第一次找到食物时的狂喜,第一次面对变异生物时的恐惧,小雅登记物资时的认真,王铁维持秩序时的可靠,张彪陈明冲锋在前的勇猛,孙思玲培育出第一株绿苗时的泪水,林倩救治伤员时的专注,赵峻接受使命时的庄重,山猫执行任务时的精准,沈渊攻克技术难题时的兴奋,老赵端出热饭时的笑容……
他想起了那无数双从麻木绝望到重新燃起希望光芒的眼睛。
他想起了核爆后满目疮痍的大地,想起了被辐射扭曲的物种,想起了旧时代资料库里记载的、导致最终毁灭的贪婪、短视与无尽的内耗。
他缓缓抬起头,目光重新变得清晰而坚定。
那些宏大的哲学命题,或许永远没有标准答案。
但他知道,在那个时候,在那个文明崩塌、人性沦丧、星球濒死的绝境下,他选择了站出来,带领愿意跟随他的人,去搏一条生路。
他只知道,他建立的这个秩序,让绝大多数人活了下来,并且活得更有尊严,更有希望。
他只知道,他启动的这个计划,是在为后代子孙,挽回一个可以生存的家园。
他只知道,相比于旧时代那条通向集体毁灭的老路,他选择的这条道路,至少目前来看,避免了最坏的结果。
这就够了。
李默轻轻呼出一口气,仿佛将所有的迷茫与重负都随之吐出。
他不需要成为全知全能的神,也不需要确保人类走向某个“完美”的终点。
他只需要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做出他认为在当时情境下,对未来、对自己、对他人、对脚下这颗星球……最好的选择。
而他现在所做的一切,就是他交出的,无愧于心,也无愧于这个时代的——
答卷。
他站起身,目光再次投向那面巨大的屏幕,上面“重启地球”的进度条在缓慢而坚定地增长。
前路依旧漫长,挑战依旧无数。
但这一次,他的脚步,更加沉稳,更加坚定。
因为他知道,他不是一个人在行走。他的身后,是数千万人同心协力的地球公民,共同书写着人类文明,涅盘重生后的——新篇章。
喜欢末日幸存者唯二的希望之光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末日幸存者唯二的希望之光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