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自己绝对私密的安全屋,季云瑶反锁了门,隔绝了外界的一切声响。
她没有开灯,只有电脑屏幕散发出的幽幽蓝光,映照着她毫无表情的侧脸。
她戴上耳机,点开了那个加密的音频文件。
程耀阳沙哑、痛苦、充满醉意的声音立刻充斥了她的耳膜。
“……小雨……对不起……哥哥对不起你……”
“……我不能……我不能靠近你……我不能毁了你……”
“……我好想你……可是我不敢见你……我怕我控制不住自己……”
“……为什么……为什么我们要变成这样……”
男人的哽咽、无助的呓语、还有那深埋心底的、扭曲而炽热的爱意,透过高保真的耳机,无比清晰地呈现出来。
这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证据,而是承载着最真实情感的、血淋淋的剖白。
第一次听时,季云瑶心中曾掠过一丝本能的厌恶和冰冷的愤怒。
——为程耀阳的虚伪,为他将无辜者(包括原主,也包括被他当作盾牌的自己)拖入这场畸形游戏的卑劣。
但此刻,当她再次聆听,反复品味着每一个颤抖的音节,每一句破碎的忏悔时,那股愤怒却奇异地消散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沉、更隐秘、更……令人战栗的兴奋感。
像是一个冷静的科学家,在观察培养皿中微生物的挣扎;像是一个顶级的掠食者,在欣赏爪下猎物徒劳的悲鸣。
她不再仅仅将自己视为一个被迫卷入的复仇者。
一种全新的、更加主动的“角色”在她心中清晰起来——导演,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命运的操盘手,人性的实验者。
程耀阳的痛苦,程小雨的茫然,林薇的焦头烂额……
这些在她眼中,不再是需要对抗的障碍,而是可供摆弄的棋子,是构成一场精彩戏剧的必要元素。
“摧毁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摧毁他的信仰。而程耀阳的信仰,就是他那份见不得光、却视若珍宝的……感情。”
她低声自语,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带着一种近乎吟诵般的冰冷韵律。
简单的揭穿和社死,对他来说,或许只是身败名裂的痛苦。但那样太便宜他了,也太……无趣了。
她要的,远不止如此。
她要深入他最脆弱、最隐秘的精神内核,将他视若生命、赖以生存的“信仰”——那份对程小雨扭曲的、自我感动的深情,从他内心深处连根拔起!
她要让他亲身体验,这份感情是如何在现实和真相面前,一点点崩溃、瓦解,最终化为齑粉!
她要让程小雨,这个看似无辜的“珍宝”,亲眼看清她依赖、敬爱的“哥哥”,内心隐藏着怎样令人恐惧的欲望!她要让这份“保护”,变成刺向彼此的利刃!
而她自己,将作为这场“治疗”的主治医师,冷静地操控一切,记录下每一个痛苦的瞬间,欣赏这由她亲手导演的、关于人性沦丧的终极悲剧。
病娇的属性,在这一刻,彻底觉醒。那不再是被动的黑化,而是主动的、带着愉悦感的……拥抱黑暗。
她关掉音频,打开一个全新的加密文档,标题命名为:“Project: Deconstruction of Faith”(项目:信仰解构)。
她的指尖在键盘上飞速敲击,思路清晰得可怕。
第一阶段:加深依赖与混淆。
目标: 进一步强化程耀阳在情感上对“季云瑶”这个替身的依赖,同时利用与程小雨的相似点,不断刺激和混淆他的真实情感,让他逐渐分不清对“替身”的依恋和对“正主”的欲望。
行动:
精准模仿与适度抽离: 继续模仿程小雨的细节,但频率和程度要更加精妙,时而贴近,时而疏远,制造情感上的“推拉”效应,让程耀阳的情绪始终处于不稳定状态。
扮演“完美理解者”: 在他因程小雨而情绪低落时,以“季云瑶”的身份给予看似深刻的理解和安慰,让他产生“只有她懂我”的错觉,从而在精神上更加依赖她。
制造“竞争”假象: 适时地、不经意地流露出若有若无的“醋意”(针对程小雨),激发程耀阳的雄性占有欲和比较心理,加剧他内心的冲突。
第二阶段:引入变量与催化。
目标: 将程小雨更多地拉入局中,让她开始察觉“哥哥”的异常,并埋下怀疑的种子。
同时,引入外部压力(如狗仔的持续关注、竞争对手的试探),加速矛盾的爆发。
行动:
“无意”的信息泄露: 通过看似不经意的渠道,让程小雨察觉到程耀阳与“女友”关系的某些“不寻常”之处。(例如,程耀阳手机里存了大量“女友”照片,神态异常)。
安排“意外”相遇: 在可控环境下,制造程小雨与她和程耀阳同时出现的场景,观察三方的反应,埋下戏剧冲突的引线。
利用外部压力: 引导或放任某些对程耀阳不利的猜测蔓延,迫使他更紧地抓住季云瑶这根“救命稻草”,同时也让程小雨感受到外界压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