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帝之眼】的初级激活,如同为林昊的篮球世界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接下来的几天训练和队内对抗中,他像是一个得到了新玩具的孩子,孜孜不倦地探索着这项能力的边界与奥秘。
他发现,初级激活后的【天帝之眼】,其运作方式比他最初想象的更加精妙。它并非简单地“看到未来”,而是一种基于极致观察、潜意识高速运算与某种直觉叠加的超高速分析预测能力。
在又一次与科比的例行一对一加练中,林昊对这种能力的体会尤为深刻。
科比背身单打,肩膀连续做出逼真的晃动。林昊集中精神,【天帝之眼】悄然运转。他“看到”的并非科比最终会选择转身跳投还是翻身突破的确定画面,而是瞬间分析并“感知”到了一系列加权概率:
基于右肩下沉幅度与核心发力倾向:向底线转身概率 65%
基于左脚为轴心的稳定性:翻身跳投概率 30%
基于护球手位置:传球概率 5%
这种“感知”并非冰冷的数字,而是一种融入了篮球理解的本能判断。林昊根据这最高的概率,提前向底线方向移动了半步。
果然,科比选择了底线转身!但就在林昊成功卡住位置的瞬间,科比展现了他超强的核心力量和调整能力,硬生生止住转身趋势,改为向中路的后仰跳投!
“唰!”篮球依旧命中。
“预判对了方向,但没想到我能强行改变,对吧?”科比落地,看着有些愕然的林昊,语气平淡却带着教导的意味
“最高级的进攻者,不会完全遵循身体的本能习惯。他们会阅读你的防守,在最后一刻做出反预判的选择。你的‘感觉’很好,但不能完全依赖它。篮球是人与人的博弈,不是机器对数据的计算。”
林昊恍然大悟。【天帝之眼】提供的是基于现有信息的最优概率预测,但它无法百分百预知一个拥有超凡意志和技术的球员在瞬间的临场变化。它更像是一个强大的辅助决策系统,最终的防守成功,还需要结合自身的防守技巧、身体反应以及对对手心理的揣摩。
“我明白了,科比。”林昊郑重地点了点头。他意识到,【天帝之眼】是神器,但绝不能产生依赖心理,自身的硬实力才是根本。
除了面对顶级高手时的局限性,林昊还发现了【天帝之眼】的其他特性:
1. 目标限制与切换:目前确实只能专注于预判一个目标。在团队防守中,如果他专注于持球人,对无球跑动球员的预判就会大幅下降,需要快速切换焦点,这对精神消耗很大。
2. 动作复杂度影响:面对简单的、直来直去的进攻动作,预判成功率极高。但面对那些节奏变幻莫测、假动作逼真、拥有多种终结方式的球员,预判的清晰度和成功率就会明显下降。像克里斯·保罗那种控场大师,恐怕会比罗斯这种速度型球员更难预判。
3. 精神力消耗:主动维持【天帝之眼】的运转,就像持续进行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一场比赛如果过度使用,可能会导致后半段精神不济,预判失灵。如何合理分配精神力的使用,成了他需要摸索的新课题。
4. 与原有技能的联动:【天帝之眼】与【低存在感】、【视线诱导】结合,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利用【低存在感】接近对手,突然启动【天帝之眼】预判抢断,成功率更高。利用【视线诱导】误导对手的同时,运用【天帝之眼】预判对手被误导后的反应,从而进行二次防守布置,效果拔群。
一次队内对抗赛中,林昊防守马特·巴恩斯。巴恩斯试图用强壮的身体强吃,林昊运用【天帝之眼】预判到他会在靠打两下后直接转身跳投。在巴恩斯发力靠打的瞬间,林昊悄然运用【视线诱导】,目光瞥向协防可能的来路。
巴恩斯果然受到影响,转身动作出现了一丝极其细微的迟疑。就是这瞬间的迟疑,让林昊的预判更加精准,他提前起跳,指尖堪堪碰到了巴恩斯投出的篮球!
“盖掉了!林盖掉了马特!”队友们惊呼。
巴恩斯落地后,看着林昊,表情像是见了鬼:“你小子……刚才是不是又用那招‘读心术’了?还他妈配合假眼神骗我?”
林昊笑着摊手:“马特,我只是集中注意力防守。”
“信你才有鬼!”巴恩斯嘟囔着,但眼神里已经多了几分真正的忌惮。
拉玛尔·奥多姆在一旁看得直咂嘴:“完了完了,林现在防守端又预判又骗人,进攻端传球神出鬼没,这还让不让人玩了?我看以后队内训练得给他加点限制条款。”
玩笑归玩笑,所有人都看到了林昊防守能力的蜕变。他不再仅仅是一个依靠预判的“赌徒”,而是正在将这些能力融会贯通,形成一个独特的、极具压迫性的防守体系。
教练组也注意到了这一点。迈克·布朗和布莱恩·肖在观看训练录像时,重点标记了林昊那些成功的预判防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