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替补控卫的新身份,像一针强效兴奋剂,注入了林昊的篮球血液。那份被科比亲自点明的期待,更是化作无形的动力,驱使他在这停摆结束后的首个完整休赛期(尽管短暂)里,投入近乎疯狂的训练。
丰田体育中心的灯光,见证了他日复一日的汗水。但与前不久主要针对对手的预判模拟不同,林昊此刻的训练重点,发生了一次微妙的转向。
科比那句“让你的思维跑到比赛的前面”如同魔咒,在他脑海中盘旋。他意识到,【天帝之眼】的运用,绝不应仅仅局限于防守端预判对手,或许……在进攻端,它同样能绽放出意想不到的光芒。
预判队友的跑位。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便如同野草般疯长。
篮球是五个人的运动,最高级的进攻,往往建立在极致的默契与心领神会之上。纳什为何是大师?不仅仅因为他精准的传球,更在于他总能洞察到队友即将出现的空位,送出那恰到好处的“提前量”。如果【天帝之眼】能帮助他捕捉到队友的跑位意图,哪怕只是提前零点几秒……
林昊的心脏因这个想法而加速跳动。这无疑是对【天帝之眼】能力的更深层次挖掘,也是一次极具风险的尝试。预判对手,是基于观察习惯和身体语言;预判队友,则需要理解战术意图,感知无球移动的节奏,甚至……揣摩那一丝玄之又玄的球场直觉。
机会很快到来。球队安排了一次针对第二阵容的专项战术合练,由助理教练带队,重点磨合轮换阶段的进攻配合。林昊作为新任的“第二阵容指挥官”,自然是这次合练的核心。
“好了,小伙子们,”助理教练布莱恩·肖拍着手,将众人召集到半场,“今天我们主要演练‘FIST’系列和‘HORNS’衍生战术,林,你负责掌控球权,注意观察队友的掩护和切入时机。”
参与合练的除了林昊,还有马特·巴恩斯、特洛伊·墨菲、约什·麦克罗伯茨以及新签下的老将锋卫摇摆人杰森·卡波诺。这套阵容空间感不错,兼具运动能力和投射,是湖人新赛季倚重的板凳匪徒。
第一次战术跑位,“HORNS DOUBLE”起手式。林昊在弧顶持球,墨菲和麦克罗伯茨分别站在罚球线两侧肘区,巴恩斯和卡波诺分居底角。
战术意图是墨菲上提为林昊做挡拆,同时麦克罗伯茨下沉为底角的巴恩斯做无球掩护,制造底角三分或空切的机会。
林昊呼叫战术,墨菲依言上提。就在墨菲启动的瞬间,林昊集中精神,尝试将那种用于预判对手的专注力,转移到墨菲身上。他“看”着墨菲的站位,观察着他启动的步幅和角度,脑海中努力捕捉着任何可能预示其挡拆后走向的细微征兆——是会扎实地挡住人,还是会快速拆开外弹?
然而,脑海中一片混沌,那种清晰的预判画面并未出现。队友的移动似乎比对手更难“捕捉”,充满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战术纪律下的“刻意感”。
结果,林昊在挡拆发生后有些犹豫,错过了第一时间传给顺下的麦克罗伯茨的机会,只能将球分给借助掩护跑到侧翼的巴恩斯。巴恩斯接球时,防守人已经轮转到位,机会稍纵即逝。
“林,果断点!”布莱恩·肖在场边喊道,“战术打出来了,机会就在那一两秒!”
巴恩斯投出一个略显勉强的球,偏出。他冲着林昊耸了耸肩,倒也没抱怨,只是调侃道:“嘿,幽灵指挥官,传慢点我可就变成‘铁匠’巴恩斯了。”
林昊举手示意自己的问题:“我的错,马特。”
第二次尝试,跑“FIST 25 SIDE”战术。林昊与麦克罗伯茨在侧翼打挡拆,弱侧的卡波诺会借助墨菲的掩护沿底线切出到另一侧45度角。
这一次,林昊在发动挡拆前,提前将注意力聚焦在弱侧。他看到了卡波诺启动,看到了墨菲上前掩护,他努力去“感受”卡波诺摆脱防守后的跑动路线和接球时机。
**来了!** 一种极其微弱、缥缈的感觉掠过心头,仿佛脑海中闪过一个模糊的影像——卡波诺会在绕过掩护后,有一个加速冲刺,直接切向对侧45度,而非战术板上的常规节奏。
没有时间深思,林昊选择相信这转瞬即逝的感应。在麦克罗伯茨的掩护尚未完全形成时,他就已经提前将球向着对侧45度角的方向传去!【精准传球】发动,篮球带着旋转,划过一道刁钻的弧线,直奔那片……目前还空无一人的区域。
“噢!林,这球传哪……”布莱恩·肖的惊呼声刚出一半。
下一刻,杰森·卡波诺果然如鬼魅般摆脱了防守,全力加速,恰好在那片空位区域接到了林昊这记堪称“未卜先知”的传球!由于传球时机恰到好处,卡波诺接球时完全处于空位,他甚至有充足的时间调整,从容不迫地出手。
“唰!”
三分空心入网!声音清脆悦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